本报讯(刘国启 杨传伟 李江河)“请不要越线”,“请按信号通行”,“请走人行横线” 昨日,55岁的刘敬渲老人戴着小红帽在平桥区中心大道一处繁忙的路口义务执勤,不时劝导路上车辆、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我是个闲不住的人,虽然退休在家,但还是想发挥点余热,是区里的社会服务志愿者工作小组给了我这个机会,现在我每天过得可充实呢!”像刘大爷这样的社会服务志愿者,在平桥区还有许多。
完善制度,规范引导。今年2月,平桥区成立了志愿者工作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区直各单位和各乡镇都相应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组织,并明确由一名班子成员担任志愿服务活动领导人,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并作为精神文明创建考核的重要指标。截至目前,该区建立各类志愿服务队伍60多支,1000余人活跃在社区街道,开展义务便民活动。
注重宣传,营造氛围。该区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通过新闻报道、网络论坛、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广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提高市民的关注度及广大干群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支持志愿服务的舆论氛围,扩大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影响力。该区先后涌现30名道德模范和一大批农村先进典型、身边好人,进一步推进了志愿者义务服务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