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博
谈起学习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潢川县代县长兰恩民结合农业大县的实际说,质量不仅是发展工业的需要,同样是农业和其他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作为农业大县,该县近年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围绕地域性特征,突出生态性特点,加快联动性发展,不断巩固质量基础工作,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强化产品质量监管,推进名优品牌建设,培育了以樱桃谷鸭、花木、生猪、水产、粮油加工等“五大现代产业集群”,壮大了华英集团、黄国粮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催生了华英鸭、黄国糯米粉等一批知名品牌,促进了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该县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消灭无标生产示范县、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连续七届14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兰恩民谈到“农”字兴致勃勃。他介绍,该县交通区位独特、生态资源丰富,发展特色产业、做大特色品牌优势明显。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禀赋,以标准化规范现有资源,以品牌化放大特色资源,以规模化提升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樱桃谷鸭、花木、生猪、水产、粮油加工等特色支柱产业,催生了华英鸭、黄国糯米粉、光州毛尖、光州黄鳖等特色农业品牌30多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2个、省名牌7个、无公害农产品7个,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厚实度,扩大了产品的美誉度,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农产品的金字招牌来自过硬的质量。”兰恩民接着说,该县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发挥生态优势,从源头抓起,从产品质量抓起,从科技创新抓起,以大产业培育大龙头,以大发展提升大企业,具体做到“三抓”,即:抓源头,就是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追溯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华英集团积极实施GAP认证,梳理规范养殖源头,推行“五统一”、“全进全出”和封闭式管理,建立源头追溯体系,保证安全、生态、健康生产;黄国粮业把抓好产品源头的质量作为生产的重点,通过与周边县区3万多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建成16万亩优质糯稻生产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从源头上就安全可控。抓质量,就是积极为企业制订完善标准体系,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为企业争创名牌打下基础,支持华英集团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积极开展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HACCP认证,将质量保证体系始终贯穿于饲料、养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华英鸭产品先后通过欧盟、加拿大出口注册认证,进入世界高端消费市场;黄国粮业靠着自主研制汤圆用水磨白糯米粉国家标准,以及“糯米粉综合利用增值技术”等科研成果,登上质量制高点。抓创新,就是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引擎,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全县已组建国家级、省级工程中心6家,华英集团组建的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级水禽试验站、中英鸭业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等,形成华英集团的核心技术;黄国粮业成立的中国糯米粉研发中心,通过标准研制,把水磨白糯米粉标准推上国家标准,抢占行业制高点。
质量是大计,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相对来说,基础薄弱的农业提升质量难度可想而知。对此,兰恩民阐述了该县的新举措:坚持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市场三方联动,推动特色产业由农户到基地、由企业到市场、由集中到集群的链式发展,进而彰显发展特色,实现产业富民,具体有三项措施:一是以纽带来连接,做大特色。以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抱团组合,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特色产业的集中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推动五大农业产业化集群横向对接、纵向拓展,进一步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二是以龙头来带动,做强特色。引导生产要素向骨干企业集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引领特色产业发展。鸭产业上,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英集团为龙头,推动华英鸭年饲养量突破1.2亿只;粮油加工业上,着力做大糯米粉产业,打造全国最大的糯米粉生产基地;生猪产业上,引进总投资32亿元的康缘食品,建成国内首家从种猪饲养、商品猪养殖、屠宰加工、物流及营销完整的生猪产业链。三是以市场来聚集,做活特色。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紧跟市场脚步,把握市场动向,积极开拓市场,不断增强特色产业发展活力。鸭产业,华英集团通过大力实施“华英富民计划”,建立千家连锁店,占据国内1/3市场,并出口到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花木产业,变传统的种植花木、外出当花工为成立园林公司;水产业,以宝树水产、中川水产为核心,加工生产的南美白对虾、小龙虾、甲鱼、鳝鱼等水产品出口到欧盟、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同时,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和服务机制,助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