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累计启动建设主次干道27条45公里、规划支路35条40多公里,新建成城区道路近70公里,敷设配套管网140多公里,安装路灯4500多盏,新增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形成了“五纵五横”的主次干道路网框架和20多个新的闭合路网,实现了与国道、铁路、高速、高铁的无缝对接,拉大了城市框架,促进了项目落地建设。同时配套的会展中心、会议中心、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公园、五星级酒店、变电站、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医院、超市、银行、通讯、公交等设施正日趋完善。一个基础坚实、更具品位的新区正在悉心锻造。
产业发展不断形成新框架
产业是城市的支撑,只有做大产业才能做大城市。但由于成立之初,新区项目实施的重点以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为主,一次性税源项目多,长期性税源项目少,没有可持续性的支柱产业一直是新区发展的短板。为把这块短板拉长,为城市的做大提供强有力支撑,近年来,新区立足自身基础,放大自身优势,实施错位发展,努力培育主导产业,一个“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产业发展新框架已经形成。一是以中心商务区规划建设为依托,致力打造全市综合服务中心;二是以特色商业区规划建设为依托,致力打造全市现代物流枢纽;三是以国际家居产业园规划建设为依托,致力打造承接东南沿海家具产业转移基地;四是以茶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为依托,致力打造休闲茶都名片;五是以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建设为依托,致力打造全市智力人才高地;六是以北湖文化科技园规划建设为依托,致力打造山水信阳经典。一个后劲十足、更具活力的新区正在激情远航。
民生改善不断干出新形象
发展为了民生,民生促进发展。近年来,新区以四项改革为抓手,以群众安置为重点,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让新区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辖区群众。在生活方式改革上,狠抓新村建设入住,累计开工安置楼188栋85万平方米6400套,建成155栋70万平方米4930套,修建小区道路20公里,敷设配套管线65公里,新安装水电“一户一表”各4534户(套),并以一半成本多一点的价格向搬迁群众销售,让4397户(套)群众拿上了新房钥匙。所有的居民新村全部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规划建设,确保入住群众能充分享受到城市人的生活。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对12个村进行了改居委会,实现了除偏远村外居委会全覆盖。在户籍制度改革上,对辖区16903名农民实行了农转非,把新区城市化率又提高了25个百分点,新区城市化率已达85%。在社会保障改革上,扎实推进城乡医疗、养老保险工作,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4万人,综合参加率达94%;在全市率先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参加新农保人数达1.9万人,参保率达98%;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444套11.3万平方米,已建成996套7.8万平方米;修建乡村道路21条54公里,整修背街小巷46条25公里;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累计培训失地群众2000多人,新增就业3800多人。一个保障有力、更富责任的新区正在倾力打造。
干事创业不断激发新气势
为进一步激发创业激情、抢占发展先机,新区相继开展了“项目建设百日攻坚”、“项目建设服务年”、“执行力建设年”、“执行力强化年”等活动,大干上半年、奋战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形成了大发展、快发展、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为提高公文运转效率,新区在全市党政单位中率先使用了网上办公系统;为提升项目服务水平,除实行领导分包推进外,新区建立了首问负责、一周办结、全程代办、打捆收费等制度,基本实现了“只要项目定了干,一切手续我们办”;为加快项目建设手续办理,新区多方协调,探索出直通车、联审联批、集中会办等办法;为加强对干部的管理,新区理顺了机关体制,实施了“三定”,建立了一套较好的识才选将制度。一个环境优良、更富激情的新区正在光芒绽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六大园区’建设为重点,努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推进新区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增强,勇当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引领区,让群众不仅要有新生活,还要生活更加富裕、更有尊严。”在采访结束时,新区党委书记、主任陈延虎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