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日

我真怀念那些土坯墙的学堂。

土坯墙被风雨冲刷得沟沟壑壑,简单的木格窗棂,蒙着透明的塑料纸,阳光把院角绿树的影子印在窗口,细枝摇曳,曼妙,清幽,颇有诗意。

秦老师走过窗前,留下轻盈的脚步。都安静下来,等待那一张慈祥的脸。

岁月深处的印记,儿时稔熟的景象,若浮尘隐现,成年后,且让我称它母校,叫她恩师。

村小的一切大都是泥巴的。老师的课桌、学生的桌凳,还有土坯围墙、土坯教室,唯一不是的,便是那木头的方格绿窗,夜自习的烛光便是从那里点亮的。

印象中,我们的童年是与饥饿和贫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体面的衣服,吃不饱,也交不起学费。书当然是旧的,有的还缺了页。

学校也很穷。新的书本都是发给那些能交齐学费的学生。每每看着那些新崭崭的泛着墨香的课本,心里满是羡慕和嫉妒,也有一丝丝的爱恋。偶尔翻一翻,如在看一段迷蒙的梦想,是贴心贴肺的喜欢。

也会有意想不到。新来的秦老师不那样,她押上自己的工资,把新书在教室里摆成一摞一摞,然后,发给每个人。那一刻,我的心一热,泪珠儿开始打转。

我是多么喜欢新书,喜欢秦老师眼神充满信任和鼓励。夜深了,我们依然还在灯影里掩卷研读,抚摸一个又一个往昔。

有句话叫最爱莫过恩师,那些日子,秦老师心疼我们被煤油灯熏黑了鼻孔,又自己掏钱,特意买了蜡烛,一人一根地发。每天,小小的烛火一跳一跳,照亮了心底,温暖了心灵。

那时,我们都念着秦老师的好,对学习从不敢松懈,生怕对不起老师的一片信任、一片关爱。

少年时代就是这样的日复一日,就是这样的年复一年,秦老师伴着我,烛光伴着我们成长。而秦老师却如蜡烛一般慢慢老去,她母亲般疼爱在我们的心里扎下了根。

如今,煤油灯和蜡烛都隐进历史的尘埃,而留存在岁月深处的烛光依然亮着。多少年过去了,秦老师的信任和关怀如阳光,似雨露,若春风,永远永远地沐浴着我们,滋润着我们,让我们孱弱的生命变得强壮,把我们黯然的灵魂照得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