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靖利

近日接连发生数起“不让座被打”事件,引发公众热议。“让座之痛”,折射了道德良性互动的缺失,而无处不在的社会戾气,让有些人以道德的名义践踏法律。

我们提倡给有需要的人让座,这也是我们社会文明礼让、团结友爱的体现。但让座与否,是个人自由问题:让座成就个人美德,但不让座也并非道德沦丧。只有当整个社会对老孕病残弱无座熟视无睹,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让座时,才说明我们的社会公德出问题了。

事实上,现在许多在都市打拼的年轻人生存压力大,如上班路途遥远,长时间挤公交导致身体疲惫,或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有些身体条件更好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年轻人就该让座,他们不让座就从道德上谴责他们,甚至施以武力干涉他人的权利和自由,不但失去理性,还是违法的行为。

道德是自律而非他律,即便认为不让座者没有道德,当事者也不能用暴力要求别人遵守道德。频频出现用暴力处理问题,恰恰折射了现代社会充斥暴戾之气。遇事不是友好协商,而是诉诸武力,折射出对社会秩序的践踏,是对文明和理性的亵渎,也是对法律的破坏。当某些人举着道德大旗,辱骂、殴打他人,甚至将他人照片放到网络进行人肉搜索时,不但违法,更是没有道德,与他们的初衷恰好背道而驰。

对让座这类问题,奖励措施似乎更加合适:长沙出台政策:让一次座可以免费乘坐两次车,既合情合理,效果也很好。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