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友春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都在治理“庸、懒、散、软”等上班病,所谓“上班病”,“庸”其实是本领的恐慌,是无能的表现;“懒”其实是精神的懈怠,是无聊的表现;“散”其实是意志的消沉,是无志的表现;“软”其实是能力的缺失,是无骨的表现。把“上班病”上升到严格治理的高度,主要是这种病已严重影响了机关的形象,败坏了机关的作风,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为什么会出现“上班病”呢?除了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一些人拒绝学习,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提高履职的能力;一些人虽然有一定的知识,但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不能很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囿于老框框不能自拔,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屑一顾,长而久之就出现本能的恐慌了;一些人失去了进取心,整天得过且过,逐渐从英气少年变得老气横秋,精神懈怠;一些人心浮气躁、华而不实,只做表面文章,到处投机专营,成天牢骚满腹,工作拖沓,思想散漫;还有一些人工作能力低下,协作意识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怨天尤人,孤芳自赏,既无浩然正气,又无傲然风骨,实在是不软不行。

“上班病”看起来是小事,实则危害甚大。对个人而言,会让人萎靡不振,放弃信仰,不思进取;对单位而言,效率低下,作风不正,形象不佳,群众有意见,投诉满天飞;对国家而言,群众利益受损,引起民怨,损害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引发信任危机;对党的形象而言,容易破坏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人民群众对党失去信心,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

以“庸、懒、散、软”为主要特征的上班病的出现,究其根源还是职业道德的缺失。职业道德作为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共生的一种以职业价值取向而反映出来的行为准则,主要是塑造社会主流价值,提升社会公信力、影响力、示范力,最大化地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实现公平正义。然而公务员职业道德一旦大面积缺失,就会从根本上动摇整个社会道德的基石,引起官民矛盾,引发社会对立,让人民对政府和公务员失去信任,因此治理上班病势在必行。

治理上班病重在“治”。要综合治理,对症下药,特别是要分析上班病形成的原因,制定科学预案,然后施治。势在“猛”。治重病用猛药,针对当前存在的各种上班病,要通过各种手段,让那些患上上班病的人不敢病、不能病、不犯病。理在“严”。对那些有上班病的人,要硬起手腕,严格要求,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投身干事创业中去。要在“养”。对哪些患有上班病的同志,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在批评教育的同时,更要给予组织上的关心,帮助他们认识到上班病的危害。贵在“恒”。治理上班病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面对上班病,各级党委政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抓作风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进而使上班病得到彻底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