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 颖)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光山县为破解当前农村的“四难”问题(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难、村级干部培养难、青年党员发展难、党员作用发挥难),大力实施“金桥工程”,进一步规范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的新机制。

该县一是外建家园,构建了“流而不失”的组织体系。打破原有的流动党员属地管理模式,把基层党组织向外延伸,突破区域性限制,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今年该县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新建党组织8个,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郑州等20多个城市建立党委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44个,把88.4%的外出务工党员纳入了党组织的管理,并通过建设阵地、健全制度、选优配强党组织负责人等措施,初步形成了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转岗不转向”的管理体系。

二是内强管理,建立了“流而有序”的长效机制。针对外出务工党员的特点,坚持建组织,强管理,不断完善机制,把对外建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的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该县目前建立完善了县乡联动的领导机制、台账式管理机制、“小型、业余、灵活、务实”的活动机制、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激励机制、党员发展机制、党员服务机制和城乡联动、双向共管机制。做到了管理不漏人、教育不断线,从而把流动党员纳入了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

三是架设金桥,搭建了“流而有为”的发展平台。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劳务经济服务和“回归工程”实施等有形舞台,为发挥外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