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
说起我居住的小城,它处在豫南的一个偏僻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有传说,北国的一马平川在这里渐次地看到了起伏,往南迅速演变出了一座座高山;这里四季分明,冷热明显,连四季的长短都显得是那么的匀称,一切是那么的中庸与温和。小城虽然平静,却有着平静的性格,这就是家乡的小城——光山县城。
一
在周朝的时候,这里曾是一个小国,叫做弦国,小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达4000余年,为小城日后的发展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至于小城的发展线索,历史记载得甚少,几乎理不出它的脉络,但从考古的角度和出土的文物上综合来看,足以发现这片土地延续下来的华夏文明是多么久远。在县城二高和宝相寺附近出土的春秋时期黄君墓的文物可以证实,当时这里曾是一个多么让人激动的地方。历史厚爱这块土地,在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印痕,小城似乎也特别恋旧,依然让这些遗址保存完好,这块土地上的每一处遗迹,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美丽的传说,或是一段动人的故事。在小城那条古街里毫不起眼的小巷,便是两代帝师胡煦赋诗“让人三尺又何妨”的“和气巷”;在县城里那个宋代古县衙里一不小心诞生了《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还有已经矗立在紫水河岸300多年的紫水塔,成了小城地标性文物。时下许多城市都在为自己的血统苦苦寻觅的时候,小城的历史遗迹可以信手拈来。
现代的小城发展日新月异、无与伦比,东城的楼房鳞次栉比,霓虹闪烁,别有一番大都市的风韵,然而那条古街依旧老态龙钟,街两旁是木板老房,木板房上的小阁楼,似乎还在诉说这里曾经有过的故事;古树下的棋摊,经过粉饰的茶楼,和那几十年不变“焦麻花”的叫卖声,记录着小城时光流逝的印痕。小城人苦苦地守候,守候着一条古老的街,也守出一首古老的歌,小城就像是一位上了年岁的老人,很固执,也很恋旧。或是对过去历史的留恋,或是为满足今人的好奇,小城在静静地努力,去谱写着的另一支曲子,听!它还在清新淡雅地吟唱,这吟唱迎来了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客人,给沉寂多年的小城带来了生机。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引力,或更是小城的智慧吧。
二
走进小城,你会真切地感受到小城的热情洋溢,小城人的态度是那么的和蔼可亲,随便问起一个小城人,都会如数家珍般的给你介绍小城的景点和历史,小城人的这种厚道,有种很强的征服力,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容易让人对这个城市产生一种亲切的认同感。然而小城的热情还表现在对客人的招待上。小城的面积虽说不大,但城里的酒店确实不少,每条街道大大小小的酒店、快餐店零零总总有二、三十家之多,并且每天依旧还是那么爆满。凡是家里来客,大多是要在酒店招待的,这大概就是小城热情好客的性格吧。
在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光山小城就盛传有四大名菜:香椿炒鸡蛋、泥鳅拱大蒜、老鳖下卤罐、腊肉炖黄鳝。即便是到了菜谱已是五花八门的现在,这四大名菜仍受广大食客的青睐,这些菜的原料都是取之于本地,拿现代最时兴的话说这就是地方特色,属天然无公害、无污染食品,同时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现在进驻小城的酒店有东西南北各种风味,小城的待客习俗以热菜为主,先上炖菜,后上炒菜,鸡鱼肉蛋样样都有,以量多味美著称;在饭桌上,主人往往要给客人敬菜。在过去,小城人都非常谦虚,做客吃饭时总爱“作假”,主人如不敬菜,客人就不好意思往自己碗里夹菜,这样客人往往会吃不饱,所以小城至今依然保留有给客人敬菜的习俗,虽然从卫生的角度来说不宜提倡,但足以反映了小城人的热情。虽说现在这些陋习有些改善,但主人往往还在不停地招呼,“吃菜,吃菜……”“自己来啊,不要客气……”
小城有两句俗语叫“无酒不成席”、“怪酒不怪菜”,酒是招待客人必备的。小城人招待客人还有一大特点,就是酒要喝醉,虽说小城人喝酒没有海量,但尽量要让客人喝好,有的自知酒量不如人,便要请上几个能喝酒的人帮忙陪客。喝酒有时还要弄出个规矩,酒桌上主人一般要敬酒,敬酒一般要敬两杯,表达成双成对之意;若要敬三杯,那就是三阳开泰;要敬四杯,那就是四季来财……既表达了主人的美好祝愿,又足显了小城人待客的厚道。一定要让客人在一种高兴的氛围中吃好喝好,若没有达到客人酒足饭饱的目的,主人就会心存歉意,感到招待不足似的。
如今的小城人依然热衷于对吃的投入,小城每天总有许多人穿梭于各种风味的饭馆、酒店、大排档里,总有很多新开饭馆门前挤满了等位的食客,大家图的是吃个新鲜,吃得开心。
三
小城居住的人口不是太多,但语言极其复杂,几乎找不出一种能够代表小城特色的方言。随着县城的扩容,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除了原来的老居民外,本县的农村人口也大量涌入县城,奇怪的是,光山县境内的语言竟然南腔北调,四周各不相同,光山人到了外地,即使讲出自己的方言,别人也不能判断出就是光山人。语言各不相同的人能够居住一城,足以想象小城的宽厚与包容。
小城的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光山县境的西南部居民的语言大致与新县相近,南腔很重,声音多婉转,悦耳动听,辨别意思时略有困难;县境的东南部是以白雀园为中心的方言语系,白雀园在历史上曾是商贸重镇,也是南北的交通要道,当地人长期与外地商人的交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系,也可以说算是自成一体了;县城的东北部与潢川毗邻,因而语言就是潢川音调;县城的北部方言虽然接近普通话,但音调有些生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县城的西部语音接近罗山一带的方言。县域面积不大,但说话的语音、语调、语意却有很大出入。记得我在师范学校上学的时候,与住在罗山县边的一位同学说了一句方言:“不办这事,去球!”他就找我不愿意了,在我们城边一带“去球”的意思就是“算了、罢休”,而他们却曲解其意,引起了一场误会。在别处的城市都有一种主导性的语言,它往往可以同化外来的语言,然而在我们的小城仍然是各讲各的语言,并没有造成交流的障碍,而且多年能够相安无事、和谐相处。
正是由于这种包容,给这座小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种信息在这里交汇,多种机遇在这里诞生,这种多元化居民的融合使小城形成了开放的城市性格,给了小城人机警和睿智。小城吐纳自如,在外边有闯事业成功的佼佼者,在城里更有推动发展的真强人。
小城的历史悠久,文化旅游已经初显出勃勃生机;小城的商贸繁荣,是周围地区的小商品集散地,无论是观光旅游,还是购置物品,小城都会平静地接纳。或许你在这里徒步随意游走,不经意间就会看到你喜欢的地方,那就停下来慢慢欣赏,我们的光山小城总会让你爱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