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 蓬
焖的分类及代表菜肴
(一)根据成菜色泽来划分,有红焖和黄焖。红焖是将加工处理好的原料经初步熟处理,炝锅后入锅添加有色调味品密封加热至成熟酥烂的烹调方法。黄焖的制作方法与红焖基本相同,只是使用的有色调味料数量较少,成菜色泽以浅黄色为主。
(二)根据原料是否经历初步熟处理来划分,有生焖和熟焖。生焖的原料不经过任何初步熟处理,在初加工后直接入砂锅进行焖制成菜;多加入各种香料,成菜味香浓、汁液浓稠;典型的代表菜是生焖狗肉。熟焖的原料必须经历焯水、过油等初步熟处理技法,再添加汤汁调味焖制成菜的烹调方法,焖类菜肴大多采用熟焖技法。
(三)根据收汁的手段来划分,有干焖和芡焖。干焖是利用动物性原料胶原蛋白和糖的性质进行收汁成菜的焖法,如干焖鸡腿、干焖鱼翅等;芡焖是利用淀粉的糊化性质进行收汁成菜的焖法,如油焖茄子、生焖带鱼等。
焖的工艺要点
(一)选料的要求
除油焖类菜肴外,焖类菜肴多选用韧性较强、富含胶原蛋白的原料,如鸡、鸭、牛羊肉、熊掌等;有时也选用一些水产品如肉质细密的鱼类、河鳗、鳝鱼等。
(二)炊具选择的要求
焖,除部分菜肴直接选用铁锅加盖进行烹调外,大多选用砂锅作为炊具。砂锅的传热均匀持久,密封性能比铁锅要好,还容易形成菜肴独特的风味特点;在餐饮业,许多企业专门订购了适合砂锅加热的煲仔灶,成立了砂锅烹调岗位。
(三)烹调过程中的密闭性要求
原料经整理加工并初步熟处理后入锅,汤水调料要一次性加足;密封加热烹调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揭锅盖,保证菜肴的色、香、味不受影响。
(四)火候的要求
一般形小质嫩、容易成熟,所添加汤水较少的菜肴可采用中火较短时间加热成菜;而那些形大质老、不容易成熟,所添加汤水较多的菜肴宜改用小火长时间缓慢加热,既保证原料酥烂入味,还保证收汁效果。
(五)成菜特色的要求
不同的焖制方法对成菜的色泽、质地和风味等方面的要求都不一样,必须根据具体的菜肴规格要求,在烹饪进程中进行有效地控制,才能保证成菜质量。
焖的烹饪关键
(一)原料大多进行初步熟处理
除了生焖技法外,焖制工艺都要经历初步熟处理的过程。行业上多采用焯水、走油或走红的预熟处理技法对原料进行先期加工,可以有效减少正式烹调时浮沫太多的现象,确保原料的色泽,保证成菜效果。
(二)准确控制汤水数量
汤水添加数量不宜太多,否则影响收汁效果;但也不宜太少,否则原料尚未成熟酥烂汤液已经干枯,导致失饪现象。
(三)掌握收汁技巧,合理控制汤料比例
行业上采用的收汁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收汁,是利用高温蒸发减少水分含量进而提高汤液浓度,主要靠火候的控制来达到收汁效果;另一种是化学收汁,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利用原料本身含有的胶原蛋白融入汤液形成自来芡,二是利用糖的化学性质达到收汁效果,三是利用淀粉的糊化性质勾芡收汁。焖类菜肴对汤料比例要求较高,必须根据具体菜肴品种确定汤料比例,掌握好收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