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训 韩业应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罪犯,却没有在监狱里服刑;他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却在接受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在平桥某工厂工作的社区服刑人员晓峰(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个。一年前,晓峰因一时冲动,将别人打成轻伤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期四年执行,在监外接受社区矫正,定期到辖区司法所例行报到,接受法制教育。考虑到他思想和生活上的压力,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经多方联系,帮他找到一份月收入1000多元的工作。“我很后悔当时的冲动,是社区矫正让我又开始了正常的生活。”晓峰感激地说。

近年来,市司法局以制度化、规范化、科技化建设为重点,立足刑罚执行,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992人,解除125人,在册867人,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了社会消极因素,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健全制度,确保社区矫正有章可循

为使社区矫正工作有章可循,市司法局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全面完善、分类制定了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以及针对矫正对象的考核奖惩制度、定期报到思想汇报制度、外出请销假制度、迁居审批制度等配套制度,完善了审前风险评估、解除矫正与落实安置帮教衔接等工作流程,形成了管理有章法,考核有标准,办事有程序,监督有依据的良好管理机制。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市司法局把监管放在社区矫正工作的重中之中来抓,以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对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的通知》,做到衔接接收到位、跟踪联系到位、监督考核到位,要求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监管做到“三个一”,即一天定位一次,一周汇报一次,一月至少和社区服刑人员见面一次,对越界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提醒或警告,对违反管理规定的依法依规惩处,最大限度减少脱管漏管。

社区矫正档案是社区矫正执法活动的重要载体,是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市司法局把省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学习贯彻和正确使用<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的通知》转发到县(区)社区矫正机构,对执法文书的使用进行培训,使干警在工作中规范制作和正确使用执法文书。光山县、息县、新县等县(区)司法局为接收的每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建立了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并及时整理归档,方便查询,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性。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矫正队伍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提,今年上半年,市司法局先后两次举办了由社区矫正分管局长、基层股长、司法所长以及社区矫正骨干共近300余人参加的培训班。培训采取专家讲解和现场互动的方式进行,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司法部下发的《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以及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操作进行讲解,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规范执法环节,增强了干警的工作信心。

创新方式,开通社区矫正信息平台

社区服刑人员增多、流动性加大,跟踪管理、档案记载更新、数据分析统计困难,矫正工作队伍力量不足、任务繁重,这些问题使定期报到、不定期走访、电话抽查等传统的管理方法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控跟踪,市司法局积极运作,加大投入,与市移动公司联合建立了信阳市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向科技要警力,实行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建立信息管理长效机制。每个工作日,各县(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专职人员都要打开“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点击定时定位查询功能,电脑屏幕上立刻显示一张电子地图,上面10多个红色的小光点一闪一闪,实时显示配发“司法E通”手机定位的社区服刑人员的位置。

“你已超出活动范围,请迅速回到指定区域。”当监控到服刑人员李某乘坐汽车进入邻县地界时,一条警告短信自动发送至李某所持的“司法E通”定位手机上,“你没有请假擅自越界离开指定区域,扣两分。”从此,李某再也不敢心存侥幸擅自离开了,因为按照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办法,每月扣分达10分且情节严重的,将有可能被撤销缓刑、假释,回到监狱服刑改造。“司法E通”把定位技术应用于矫正对象信息的实时管理,利用GPS卫星定位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管,具有档案管理、分布查询、定位监管等10余项功能,实行市、县、乡三级管理模式,可以对辖区内的社区服刑人员实行实时动态监控,实现“人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构建起一道无形的“电子墙”,有效杜绝脱管、漏管的发生,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具体体现。目前,平台已录入社区服刑人员338人,已对57人发出越界提醒警告,有效防止脱管、漏管事件和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人性管理,解除服刑人员后顾之忧

“尽管‘司法E通’定位系统可以24小时监控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动态,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不会打扰他们的正常生活”工作人员介绍。市司法局特别注重人性化管理,对矫正对象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让社区服刑人员在感动中改造,在改造中追求新生。

在日常社区矫正工作中,市司法局指导督促各县(区)司法局建立思想教育、帮扶解困机制,以稳定服刑人员的情绪,强化社区矫正效果。要求各县(区)制定社区矫正专干,定期集中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专题教育,学习《宪法》、《刑法》等相关法律及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组织他们开展公益劳动。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集中教育,排查不稳定因素,确保不脱管、不失控,不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及学习、教育等情况都记录进《社区服刑人员手册》。

组织干警进村入户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走访,以关心促矫正,巩固矫正成果。在市司法局的统一组织下,潢川县司法局、罗山县司法局、光山县司法局、淮滨县司法局组成工作小组深入到乡村社区,面对面的为社区服刑人员讲解社区矫正有关规定,宣传法律知识,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对确有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帮扶,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为其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在市司法局的努力下,我市的社区服刑人员安心地接受着高墙之外的改造,进行着心灵的救赎,一步步找回曾经失落的自信,让自己的人生再度扬起希望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