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7月7日,经过几场大雨的冲洗,平桥区胡店乡大地格外清新,放眼望去,田野里翠绿的稻秧就像一块块碧绿的毡子。在胡店乡龙岗村,记者来到村民魏发宏的家。他告诉记者,以前,在农村很难贷到款,就是能贷到,也得把“腿跑断”,如今好了,他在村里就能贷到款。

这几年,魏发宏用辛苦积攒的30多万元建了个小型养猪场,在乡信用社的资金扶持下,养猪发了家。他告诉记者,养猪能赚钱,也需要往里面投钱,盖猪圈、进猪仔、买饲料、雇劳力,样样要花钱。去年9月,他养了500多头猪,喂着喂着猪就没吃的了,他急得团团转,向乡信用社的苏全海主任讲了他的困难。苏全海听说后,立即来到他的养猪场了解情况,建议他用信用证贷款。于是,他就拿着信用证到乡信用社,结果一根烟的功夫就贷了6万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3个月后,他卖了300多头猪,还了6万元的贷款和利息。看到魏发宏满脸喜悦,记者问及今年养殖情况,他说,由于他还款及时,信用记录好,根本不需要任何担保就能贷到款。今年,乡信用社又给他放款30万元。预计今年他的猪场年能出栏1000多头猪,纯收入可达35万元。

平桥区胡店乡位于淮河南岸,由于大多是滩涂地,加上交通条件较差,许多农民世世代代靠种植花生、红薯过日子。改革开放以来,囿于多种因素影响,乡镇经济发展仍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并把破解信贷这项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摆上工作日程常抓不懈。由于信贷支持力度的加大,胡店乡这两年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魏发宏式的先进典型。该乡党委书记金涛告诉记者,“征信体系建设”是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他们把提升农村信用等级、扩大授信贷款规模作为支农、惠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并纳入了年度综合考核。对信用等级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在抓住信息采集、综合评价、授信放贷三个重点环节的同时,按照乡村、乡信用社、区联社三级评定机制,逐户对信用户进行评级复查再授信,同时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已复查再授信的信用户,采取“一次核定、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方式,只需持手中的金燕快贷通卡,在授信额度内,无需担保抵押,可以直接在营业柜台上办理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快捷。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他们适时调整了授信额度,已将原授信额度1万元至5万元提高到10万元至40万元。如今,胡店乡信用社已评选出信用户2286户,其中3A级信用户7户、2A级信用户9户、A级信用户2270户,授信总额度已达到2860万元,已累计向信用农户发放贷款540万元,从而有力地支持了辖区内经济发展。

站在魏发宏新盖的复式“小洋楼”院内,看着他一脸兴奋的模样,记者好像就在“城市”。足不出户就能贷到款,如今在农村已经变成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农村就会展现在信阳人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