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延滨

乔叶来电话,让人高兴,乔叶是个很有才华的女作家,认识多年了,主动来电话,还是头一次。乔叶是无事不扰民,她向我推荐河南诗人胡亚才,说胡亚才准备出一本新诗集,想请我写个序言,“他的诗写得很好啊!”尽管如此,我还是做了一点保留,我说把稿子发到我的邮箱,看看有无可说的话。读了发到我邮箱的诗稿后,我立刻给乔叶答复,不错,我尽力写点想法吧!

这两年,我从《诗刊》主编的位子上退下来,但仍然读到不少的好诗。像胡亚才这样的诗集,有时间集中精力阅读欣赏,在当主编时几乎不可以。大量的各种来稿和各种事务,让我处于一种忙于比较、选择、调整、取舍、决策的状态中,这使我对诗坛保有一种整体的观察和把握,同时对许多诗人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解读。近两年,有时间集中读一些诗人朋友的集子,因为写序或评论,也就沉下心来当一个专心做功课的读者。我应允写序,不仅作者首先是够水平的诗人,还需让我“有话可说”,就是说诗集能够在某一个方面,为我提供言说的欲望:有话可说,言之有诗。

胡亚才是一位长期在中原工作和生活的诗人,笔名亚才。当过高中教师、做过团委书记,在基层乡镇当了多年的党政领导,尔后在县、市各种不同的领导岗位上工作。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他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真实的夜晚》,散文集《春天的角度》,《另一种存在》,诗集《一切如我们的虚拟》。迄今发表文学作品170余万字。作品曾在全国获奖,《乡人轶事》入选2006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情韵大别山》、《关于祖母的话题》分别进入2005年、2007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提名。一方面是很现实的“入世”的公务员,一方面是很“浪漫”的作家诗人,我更注意的是,在写作的道路上他历经三十年跋涉的锲而不舍。特别值得一提的,中原文学的传统,让我们有感受到的往往是深沉与厚重,像中原大地;然而读到胡亚才的诗,却感到一种柔情如流水般徐徐的流过,这种与阅读预期非常强烈的反差,向我传达了一个信息,这本诗集会给我带来许多惊喜。

这是一本通常我们所说的山水行吟诗,行吟山水是中国诗人最悠久的传统,也为中国诗歌提供了难以计数的名篇佳作。在传统的山水诗欣赏中,我们习惯于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这样一些审美表达。胡亚才的行吟诗让我感兴趣,是因为胡亚才的行吟诗,行走之间,竟然走出了旧的窠臼,用新的眼光与新的表达,展示了属于胡亚才的山川城郭,这是一个打上了胡亚才印迹的新世界。在《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诗中,诗人写道:“抚摸古运河\阅读那些平静匀称的遥远或流动\阅读那些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明媚而湿润的感觉。”这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赏析这本诗集的导航:从“抚摸”进入胡亚才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里,山川\城郭\花树与景观,都是诗人“阅读”的对象,在阅读中会有“由远及近”的历史纵深,也会有“由表及里”的哲思与理趣,然而历史与哲理只是诗境后面的文化资源,诗人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始终是“明媚而湿润的感觉”。——亲历——用诗人的眼光解读——调动历史感与哲思——还原为明媚而不晦暗,湿润而不干涩的诗情。这里有三个重要而递进的阶段,第一,抚摸般地亲历,亲历是所有感觉的入口,亲历是创造新的诗境的基础。当下的诗歌写作,无处不在的模仿和雷同,一次又一次证明,许多诗歌是由阅读他人的作品激发出来的,阅读是许多诗人创作的资源,然而止于阅读也就止于创新。亲历是许多写作者知道而又常常忽略的重要起点。第二,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哲学美学修养,重新审视和解读自己观察到的外部世界,这是作品的厚度与深度的前提。第三,还原为明媚而湿润的诗感和诗境。这是成功的最重要一步,许多作者不缺乏对历史的联想和哲思,然而却忘记了将其再次还原为最鲜活的诗情画意。这本诗集里的诗之所以另具风采,有独特风韵和鲜活意象,就在于作者成功地将文化修养、生活积累在与眼前的风景对撞,完成诗意再创造后的独特呈现!

人们常常以为青山绿水会让诗人写出好诗来。其实,事情往往有另一面,正因为山川美妙,才给诗人提出了更高的难度,用文字创造出来的世界,比人们眼睛看到的更美。在古代也许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诗人所写的山水是大多数平民无法前往看见的,因此,诗句中的水光山色满足了他们对美丽山水的渴望。在今天,诗人所写的山水也许是读者亲眼目睹过的,也许是通过精妙的电影电视或图片熟悉的,在这种情形下,妙笔生花一定是给读者“陌生的熟悉世界”。这就是今天山水诗的用武之地——在所有的镜头照不到的地方再现和创造美!胡亚才的山川城郭,就是由胡亚才“心生之象”再造的另一个世界:“进行时。道路收拢翅膀,在低处飞翔\许多事情便柳暗花明\许多历史劫后余生\一群群海潮在北仑港的空中散步\一阵阵长大的风就蹲守在老街眺望\一册册书稿居高临下打量眼前的生活\宁波,安放着天一阁\像安放着一种思想\如同大地上安放着河流\风生水起,流淌着多么奢侈的幸福。”这是《奢侈的幸福》中的诗句,诗人写宁波,宁波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变成和上海深圳等城市几乎相同的水泥森林,然而诗人用另一种目光阅读这座城市,在诗人充满柔情的目光下,道路“收拢翅膀”,“长大的风”蹲守老街,不是我们仰视天一阁的书楼,而是书稿们打量我们的生活……一切重新组合,重新命名,正因为这样,思想可以安放,幸福可以在河里流淌,这种比现实更亲切的世界,就是诗人创造出来的美,胡亚才的行吟诗是带着读者去创造!

当下一些现代诗习作者往往为了现代性而抛弃诗歌抒情的传统,这种不成功的尝试,最大的危害就是用冷漠的诗行将读者驱走。诗歌可以有各种方式,但让诗歌走进读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情动人”,情感是诗歌最重要的元素,因为它最能展示诗人内心的丰富与博大。诗作《要去,干脆就去秦皇岛》就是一首可以称为精彩的作品:“这该是走进历史体内的时刻\让孤寂与时光把心磨得发亮\在布满海风的脸上\磨出和秦皇相似的眼神\脱掉内心朝飞暮倦的青袍\脱掉云与水\搜寻那煮沸大海的一腔豪情。“好一个”搜寻那煮沸大海的一腔豪情“,为了此情,诗人能脱掉云与水!这种近乎非凡的想象力,其推动力就是作者自身的激情,激情将典故化为意象,将思维变成色彩与线条,诗思自由凭借情感之风更加瑰丽!

诗歌的现代性在胡亚才的笔下不因情感的张扬而失色,更因诗人把对象人格化,直接用人性的力量赋予山水城郭,从而让笔下的山水城池如佳人相向:“信阳天生丽质\花夸张地开,一朵就总结了绽放\树自主地长,一棵树绝不抄袭另一棵树\美丽追逐着美丽\快乐紧挨着快乐\幸福簇拥着幸福\\山的怀中,人们善良\有着敬畏,有着爱与回忆\哪怕不溢于表达\也能像山一样持久的葱绿\像河一样温软的流动\成为相互命运的一部分。”这是用写人的方式写一座城市,因为这样,能写出一个城市的风情和性格,读来倍感亲切。同样因为对观察对象人格化的处理,使有了性格的城市,成为诗人创造的新的意象:“哦。原来的地方\已成为现在的一棵树\另外一处地方的树与花\已成为趾高气扬的楼\直到天黑,我终于在河边\拦住一条途经城市的鱼\它竟能在黑暗中奔跑……”诗人笔下的深圳更具有时代烙上的印痕:“深圳的时间很快\不像我们很多人的日子\内心拧紧的发条\让闹钟置放在每一个睡眠。”这些给我们新鲜感的诗篇,证明了诗人独到的眼光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语言方面,诗人也独具特点,表现手法上的现代感与形式的自由,让诗的意象总体多姿,同时在语言上的现代性,体现为语言干净、纯粹、直接、朴素。诗作《屋外能静寂多久》意象叠加,句句递进、直接有力:“……屋外能静寂多久\取决于虫子的鸣唱\虫子的鸣唱\取决于草\草,取决于雨水\雨水,取决于天\\天啊!”语言的直接,在于思想的敏捷和锐利,如写都江堰,作者的诗题《不与水敌》响亮而警醒:“掬一捧江水洗洗脸\可以闻到\成熟的稻穗与稻穗之间欲望的声音\站在风调雨顺的背后\不与水敌,都江堰独步千古。”读到这里,我想起那句话“一句顶一万句”!语言的朴素回答了我们经常争论的“口语”与“口水”之争,当口语用得好的时候,便呈现了朴素之美:“在大理城街巷深处\高尚的清风独守苦修\阳光安详而豁达\早晨就是早晨,中午就是中午,黄昏就是黄昏。”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嘛,其实,在这里,的确是将貌似废话的重复,表达了安详和豁达的境界。

胡亚才这本不厚的诗集,显示了诗人经过相当时间的写作实践和创新探索,取得的不俗成果。诗作不能说篇篇都是精品,然而许多诗作都给我惊喜或给我一些思考,这是值得肯定的尝试,走向自己的艺术世界,也走向读者的阅读快感。我相信,诗作中一些稍显匆忙的急就章,可以视做诗人继续上升的空间。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篇篇都是佳作,然而,结集后显出的参差,也许会成为下一次的精彩。

重要的是努力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也是把诗歌引进我们灵魂的奇迹!

2011年岁末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