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县长杨明忠(右一)、县长级干部吴成才(左一)、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林志成(左三)等新县领导在八里畈镇林改现场查看林权证。
近年来,新县林业局通过对辖区内的林地进行精心养护,使新县到处呈现出青山绿水、大美天地的动人景象。

□本报记者 成兆本 通讯员 余长根 云梦阳

这里,青分楚豫,足踏三省,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红色的历史光耀史册;这里红绿相映,以“绿”托“红”,总面积154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林木蓊郁,泉溪和鸣,山上藏金,地下藏银,境内有金钱豹、大鲵、穿山甲、白冠长尾雉等动物400余种,珙桐、水松、银杏等野生植物2100多种。盛产林果、茶叶、中药材等,其中板栗、银杏、茶叶、油茶、山野菜、野生猕猴桃品质产量均居河南之冠,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茶叶之乡”、“板栗之乡”、“银杏之乡”,是全国四大银杏基地之一。目前,新县林业局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林业工作全局,多措并举,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和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业绩,林业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该县先后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全国水土保护先进县”、“全国工程造林先进县”等10多项殊荣。

创新机制,生态建设书写新篇

近年来,新县林业局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投资,高质量施工,林业生态建设、市级六项重点工作和全民义务植树取得了骄人成绩。

林业生态建设超额完成。仅2011年,就完成营造林8.543万亩,经省级检查验收核实率为100.85%。同时,完成林业育苗2880亩,出苗4738万株,占市下达任务的102.9%。被市政府授予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单位。

六项重点工作全部达标。按照示范村绿化、科技示范园、重点廊道绿化、义务植树基地、领导绿化示范点和低产林改造示范点的部署,截至目前,共完成了13个市、县级示范村绿化,新建1个市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城市绿化面积达500亩,领导绿化示范点64个,油茶低改示范园500亩。大力吸引有识之士投资兴业,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张昌云,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了陈店乡梅花村生态园。苏河镇新光村投入资金30多万元,高标准完成了示范村绿化工程。

全民义务植树蓬勃开展。新投入资金200多万元,购买女贞大苗1.8万株,大规格树木100多株,栽植在县城区和县城周围山场,对部分绿化地块进行更新改造,极大地提升了县城绿化品位。在义务植树上,县建500亩义务植树基地、乡建100亩义务植树基地,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8%以上。

勇于闯试,林权改革亮点频闪

新县林业局采取均山、均股、均利等确权办法,确立了“林权分散、规模经营、按股分红、保障收益”的改革思路,走上了一条均权到户、联合经营、股份合作的崭新道路。

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实行录入、审核、打证、建档分班作业,千方百计抢时间、抓进度,全面完成了确权发证任务。共完成数字录入9.2万宗,打印发证7.3万本,发证面积164.44万亩,6.8万户农户领到了林权证书。目前,均分到户率99.4%,纠纷调处率100%,合同签订率100%,登记合格率100%,勘界准确率100%,权证发放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档案得分100分,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综合排名位次处于全省前列。

配套改革同步推进。加大林地流转力度,全县林地流转面积达68.7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40.2%。通过林改,林地租赁费由10元以下增到10—30元不等,吸引社会资金2.3亿元,投入林业建设,涌现出造林3000亩以上大户6户,1000亩以上大户68户,500亩以上大户150余户,100亩以上大户1300多户。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首批创建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全县共成立90个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注册资金近1亿元,入社人数1.2万人,带动农户3300户,经营林地面积56.8万亩,入社农户从中获得人均收入3100元/年。林业贷款增量拓宽,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林业贷款1.2亿元。同时,通过采伐改革和全面落实林业税费改革,全县实现了林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大幅提高了营林效益。

重拳出击,资源管理成效显著

认真落实“严管林”措施,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新县林业局进一步理顺林政管理体制,规范森林资源管理秩序,加大资源保护,重拳出击开展专项治理,严打涉林违法犯罪行为,森林资源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林木管理秩序更加规范。该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在全市率先设立了乡级森林资源管理站,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凭证执法,严控天然林和公益林林木采伐,审批率达99.23%。坚持凭证采挖树木,禁止采挖古树名木和奇花异草,特别是银杏大树保护管理,出台了《关于开展古银树挂牌保护工作的通知》,对全县范围内100年以上银杏大树进行挂牌保护,严格控制胸径40厘米以上银杏大树采挖,每年依法查处涉银杏大树案件达100余起。严格木材市场管理,5年来,共检查木材运输车辆上万车次,依法查扣非法运输木材车辆1000余车次,取缔木材加工厂10余家,查扣非法运输、加工、经营木材8000多立方米。

涉林违法犯罪查处有力。积极开展“亮剑”、“清网”春冬季严打等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查处一批大要案件,严惩涉林违法犯罪分子。2011年,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87起,处理违法人员103人(次),刑事案件16起,治安案件3起,刑事拘留14人,行政拘留4人,移送起诉5起。切实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收缴捕猎野生动物工具117套,放生和救助野生动物300多头(条、只),打击收购野生动物窝点2处,追究违法贩运收购野生动物6人(次)。

综合整治,生态安全保障有力

狠抓森林防火。新县林业局坚持把每年11月份作为森林防火宣传月,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设森林防火教育课。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加强扑火队伍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野外用火源管理,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远低于1‰的指标,取得了连续33年无大的森林火灾发生的好成绩。

狠抓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生态公益林管护。重点开展了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毛虫、杨树黄叶病、美国白蛾等有害林业生物普查和防控工作。2011年共投入资金602万元,飞机和人工防治面积2.7万亩,采伐疫木7.9万株,材积6000立方米,疫木安全利用2.1万立方米,清理山场面积1.9万亩,林相恢复造林1.71亩,基本完成了松材线虫病除治目标任务。同时,重新选聘了乡、村专职护林员297人,切实加大了全县99.1万亩公益林的管护工作,并新修防火林带3.8公里、警示牌8块,护林房3处,补植补造2490亩。

狠抓林业生态文化建设。以植树节、爱鸟周、“林业三项治理活动月”等为契机,广泛宣传生态观念,对5000多株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邀请县文化馆创作了《林海放歌》、《油茶之歌》等原创歌曲,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同时加大了林业对外宣传力度。每年在省市级新闻媒体发表林业稿件100余条。

强林惠林,林业经济大步跨越

新县林业局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培育为基础,大力发展林木培育、花卉种植、森林蔬菜、药材种植、野生动物驯养、林产加工、森林旅游等林业特色优势产业,新县林业经济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16.13亿元,同比增长16.1%,农民人均林果业收入2793元,较上年增长28.1%,经济林产品产量突破5588万公斤。以林木培育和林产品加工利用为主的林业产业总量持续增长。2011年,新林玉露和羚锐银杏保健茶两个林产品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升华公司被授予全市花卉生产示范基地称号,安太公司被命名为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羚锐保健品公司、河南新亚钢公司和河南大别山茶油公司等投资人共同出资3000万元在新县创立河南绿达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企投资1100多万元,在苏河镇庙墩村繁育和栽植红豆杉苗木35万株,未来两年计划繁育和栽植1000万株以上,着力打造中原红豆杉基地和红豆杉森林公园。

积极争取多方投资,不断壮大林业产业规模。抢抓国家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投入机遇,2011年争取林业项目到位资金3720万元。投入2902万元,新造油茶示范林4300亩,引进18个优良品种苗90万余株,建立油茶低改试验点5处3400亩,良种繁育基地2处580亩,良种采穗圃270余亩,与商城和光山进行了良种互换嫁接区域试验,新县5个油茶品种被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油茶良种。启动农业综合开发绿化苗木基地示范项目,总投资627.31万元,建成以陈店梅花村为中心的绿化苗木基地示范项目750亩。完成大别山植物博览园年度建设任务水泥公路1.2公里,渠堰2处,栽植大规格特色树木230株。

立足优势找抓手,大步跨越有奔头。在推动新县生态林业经济建设的征程上,新县林业局局长华日刚激情满怀地说:“只要36万勤劳智慧的新县人民,齐心协力,奋力开创,一定能够打造出一个更加生态、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生态大县,为助推大美新县、魅力信阳建设擦亮闪光的名片,唱响铿锵有力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