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莺

那是个漂亮的农村小女孩,来急诊的时候她父亲说就是来瞧感冒的。

有谁会走300多公里从外地来急诊就看一个感冒呢?所以,当我接过小女孩外院的病历时,我直接翻开了她的检查结果。之前护士就告诉我小女孩的心跳每分钟140多次,所以直接收进了重症监护病房。我结合外院几张化验单,对她父亲说,她的情况很糟糕,可能是急性心肌炎,胸片上已经出现肺水肿,这提示心脏就快要罢工了!

我尽量用浅显的语言告诉父亲小女孩的严重程度。听到我这话,她父亲抱着脑袋蹲到了地上,喃喃道:果然是这样,当地医院也这么说,让我们尽快转院,说会没命的,我之前还不信,好好的孩子,一个感冒怎么就会要了命呢?!

我蹲下来拍了拍父亲的肩膀,对他说:心肌炎处理及时到位,也是有几率能挺过这一关的,问题是孩子的病进展下去,花费就会很多。你们外地来的,回当地医保可能报不了多少钱,这个得有心理准备啊!

父亲的眼睛亮了一下,站起来说:大夫,我相信你们,不管多大代价,救救我闺女!

正和父亲沟通着,值班大夫叫我过去,小女孩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因为难受,在床上坐卧不安,原本跳得很快的心脏跳得更快了。

刻不容缓,这时父亲彻底没了主意,听我的建议后在抢救同意书的各个项目下都签了同意。这边,大夫们紧张有序地准备气管插管,心外科大夫也准备就绪,准备建立血液通路后行ECMO(体外循环人工模肺)。忙完这一切,小女孩身上插上了很多根管子,气管插管、胃管、尿管、深静脉插管、体外循环管路。为了减轻女孩的痛苦,我们用了镇静药,女孩看上去就像睡着了。父亲进来探视的时候,尽管有心理准备,看到那么多工作着的管路还是难过得痛哭。住院医生一直在父亲身边陪着,告诉他要有信心。

三天时间过去,小女孩各项指标开始好转,逐渐脱离了体外循环,脱掉了呼吸机,一周后各项指标平稳,转到了普通病房。两周后女孩康复出院,临走时父亲送来面锦旗,我们笑着收下了。其实,让女孩转危为安的除了医术外,更重要的是她父亲不曾放弃的决心。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