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峰

市委办公室日前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党政机关开展治理庸懒散软等“上班病”活动的实施方案》,决定在全市开展治理庸懒散软等“上班病”活动,切实解决我市党政机关干部中存在的庸懒散软问题,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提升素质。方案下发后,全市各级党组织纷纷行动,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痛下决心,从根本上治理各种“上班病”。广大群众对此拍手叫好。

的确,市委治理庸懒散软“四大顽疾”,正当其时。笔者窃以为,信阳要当好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必须从危害性最大的“庸”入手,切实提升干部执行力,并铁腕问责,使每一个干部都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提升能力和勤奋干事创业上来,推动魅力信阳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庸”,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平常,不高明的;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庸”表现在干部思想作风上,主要有:精神之庸,理想信念动摇,精神意志消退,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能力之庸,不爱学习,不动脑筋,业务不精,缺乏创新精神,总搞老一套;责任之庸,一事当前,不负责、不尽责、不担当,回避困难、贪功诿过。

从“庸”的内涵可以看出,庸、懒、散、软这四大顽疾,危害性最大的是庸,懒、散、软都是庸的表现形式。

古人说:“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无数事实证明,凡是“庸”充斥的政府必然是低能低效的政府,凡是“庸”充斥的国家必然是走向衰亡的国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民政府,必须铁腕治“庸”。

治“庸”首先要增强斗志、激情、状态的能量。决定发展成败的关键是人的精神驱动力。我们的各项事业不会从地上长出来,而要用整个时代的人的肩膀托起来。要以任劳者任怨、任职者任责、任事者任议、任为者任过、任绩者任累、任誉者任妒、任得者任失、任仁者任难、任义者任勇的精神,勇于担当。精神实现了卓越追求,事业才会有卓越的创造。

其次,治“庸”必须树立攻坚的勇气。攻克“难”和“险”的过程,就是出创新、出成果的过程。我们常说现在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就是要把发展与矛盾联系起来,在解决矛盾中实现黄金发展,在突破“难”、“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那种风险绝不沾边的干部、问题绝不沾身的干部,看似“成熟”、“稳重”,其实暴露的正是不敢负责、不敢担当的平庸,失去的正是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建功立业的机遇。

再次,治“庸”必须形成学习的风气。学习、实践,是能力成长的重要途径。“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怎能成就事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方式。同时,把实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实践是所有理论、真知、能力的源泉。汇报再具体、录像看得再仔细,都代替不了现场感受和亲自实践。只有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基层一线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处理复杂问题时才心不虚、腿不软,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能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针对治“庸”的问题,我们要迅速在全市兴起一股“问责风暴”。各级党组织要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勇于担当、敢于作为。要用铁腕治“庸”,敢抓敢管、真抓真管、马上抓马上管,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导向。要通过重典问责,构建加强能力建设的倒逼机制,使每一个职位都成为一份职责、一种担当,使机关和公务人员正确执行政策、抢抓发展机遇、勇于创先争优、善做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得到切实提升。诚如是,我们的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定会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备受信赖的干事创业、善做善成的良好形象,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一定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