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姚广义)近日,市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党政机关开展治理庸懒散软等“上班病”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自本月起在全市开展治理庸懒散软等“上班病”活动,切实解决我市党政机关干部中存在的庸懒散软问题,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提升素质。

开展治理“上班病”活动,目的是着力解决各级各部门存在的疏于管理、甘于平庸、懒于履职和纪律松弛、作风涣散等突出问题,达到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治软强责任的治理效果,使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明显提高,工作能力明显提升,工作作风明显改进,纪律观念明显增强,工作效能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干部作风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

开展治理“上班病”活动的实施范围是,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社会团体及其所属的工作人员和具有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重点治理上班期间存在的庸懒散软等“上班病”问题:

在工作能力上突出治“庸”。大力整治党政机关中存在的业务不精、能力不强、标准不高,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不敢直面矛盾、不善攻坚破难、不愿争创一流,得过且过、平庸无为等突出问题,重点治理不思学习、眼界狭隘,缺乏群众观念、高高在上,贪图享受、讲究吃喝、无所事事,不讲原则、满口大话空话等消极现象,切实提高机关和公务人员正确执行政策、抢抓发展机遇、勇于创先争优、善做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在办事效率上突出治“懒”。大力整治党政机关中存在的缺乏激情、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工作不主动、办事不用心、服务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重点治理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和上进心,马虎应付、见困难就躲、见矛盾就绕、见责任就推,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中梗阻”、“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消极现象,工作效果不好,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工作时有疏漏等问题,切实激发机关和公务人员的昂扬锐气和实干精神,提高工作积极性、自觉性,增强效率,提升效能。

在工作作风上突出治“散”。大力整治党政机关中存在的心浮气躁、纪律涣散、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精力不集中、班子不团结、谋人不谋事、谋职不尽职等突出问题,重点治理心胸狭窄、指手划脚、怨天尤人,迟到早退、空岗串岗脱岗、上网聊天、上班打游戏、看电影、炒股票,“四乱”、“吃拿卡要报”,工作日午间饮酒影响形象、卫生环境差、妨碍工作秩序、贻误工作等消极现象,切实把机关和公务人员的思想、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投入到求实求效中去,严明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凝聚工作合力。

在责任意识上突出治“软”。大力整治党政机关中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重权轻责、有责不负,不愿担当、争功诿过,各自为政、执行不力等突出问题,重点治理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缺乏全局观念,说到做不到、说好做不好,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出工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消极现象,切实增强机关和公务人员责任意识,全面提高执行力,努力形成奋勇争先、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局面。

为使该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我市成立了治理“上班病”活动领导小组,并采取多种形式,明察暗访,对于庸懒散软方面的典型问题,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对相关领导人员实施问责。对一些好的做法、典型经验,本报将开辟专栏,及时予以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