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剑锋

5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大城市别忽视“小”事情》。文章说:不少大城市居民有这种感受:城市发展了,可从前居家生活中一些很平常的小事,现在成了一个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平添许多烦恼。随着城市不断做大,不便利的事,也便多了起来。

说起城市功能,每个人都可以列举很多种。城市功能不应缺少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时尚化,是不是也不应缺少更多的便民利民摊点?家住北京金融街附近的康大妈抱怨说:“换条拉链跑了半个城。”康大妈去年从郊区搬到城中心儿子家住,发现繁华都市的生活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便利。“没有杂货店,只有大商场、大超市。买吃买喝倒是挺方便,还有那些名牌店,看着挺过瘾,可想换条拉链、修个鞋、织补个毛衣什么的,真不知该去什么地方。”

去年年底,康大妈家中的洗手池漏水要换软管,老人坐了近十站公交车到南三环才买到。最近,老人为了给穿惯的一条长裤换拉链,打听了好几个人、兜兜转转了好几圈,才找到愿意也能给她换拉链的地方。

在《清明上河图》中,画家张择端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面貌。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为汴京郊外春光;第二段为汴河场景;第三段为城内街市。

现在,人们对于城市似乎有一种错误认识:只重视“城”的建设,而忽视“市”的便民利民功能。而千古名作《清明上河图》,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一幅“街市写生”。《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描绘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景象。其实,街市的繁荣,也代表商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也代表经济的繁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经济腾飞景象。

上海是一座宜居、宜创业、宜发展、宜生活的城市。宋师傅在内环线宁康路拐弯的人行道两棵树之间,摆摊修鞋十几年了。居民陈爱娣说,上海“商业发达,居家蛮便利的”。散步不到300米,就有全家、好德、快客等便利店,24小时便利店总能拾遗补缺。宁康路鞋摊附近,有裁缝店、杂货小卖部、理发店、电器商店、水果摊、米店、药店、洗衣店等。

提高城市生活便利度,应是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建中央商务区,但也应本着方便群众原则,给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摊点留有一席之地。这不仅是为从事服务业的弱势群体提供一条生路,更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需要,也是城市功能应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