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泽元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希望的所在。徐彬铭作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用睿智与汗水编织着自己绿色的梦想。

2007年7月,徐彬铭大学毕业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淮滨县芦集乡,与父老乡亲们一样荷锄刨土、打垄起沟、春播秋割,就在许多人难以理解的时候,徐彬铭正在着手调查农村的产业等情况,蓄势待发。机会总是眷顾有着充分准备的人。2008年,全市大学生村干部招考,徐彬铭一路“过关斩将”冲刺到终点,并作为全市第二批大学生村干部被组织任命为马集镇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2011年在芦集乡莲花村全体村民的拥护下,高票当选莲花村党支部书记。他通过调查了解,制定出《莲花村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莲花村依托托沿路发展多边经济的实施方案》,本着“宜民则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指导思想,组织全村农民发展个体、民营、股份制经济。在反复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他把目光锁定在花木生产上。徐彬铭以重金从省农科所、省林业厅请来专家,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温差、市场等进行考察,论证和分析,制定了《花木产业发展规划》。目前,花木基地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累计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种植优质花木20多种,共计13万多株;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平整、改良、深翻,实施路、渠、水、电配套。今年3月,又投资200万元,建成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实现养殖、种植的立体循环。

徐彬铭回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为家乡父老办实事、谋福利。成立合作社,让农民加入合作社,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他牵头成立了淮滨县富昌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吸纳周边4个乡镇近百户花木种植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