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颖

泡馍还是快餐,当初抉择果断,现在却成了一个严肃、严重的问题。

我常想,泡馍与快餐不属于同一个城市,甚至是不属于同一个时代。

外地人来西安,大多去了有名的大店,装饰高雅,富丽堂皇。西安本地人吃泡馍,专挑背街陋巷的小店,拥挤嘈杂,墙黑灯暗。往往就是这样的地方,一天到晚人流不断,香车宝马的大款,与蓬头垢面的打工者和谐一堂,一样的汗流满面、呼哧呼哧的吃相。假如有一天换了师傅,吃家便也很快地换了地方。由此不难看出泡馍行业的特点:

一、泡馍贩卖的核心是手艺而非环境、服务、娱乐等非餐饮因素;二、泡馍卖的是个性而非人人得以模拟的标准化;三、泡馍行业起主导作用的是厨师而非管理与营销;四、泡馍馆是典型的传统手工作坊而非现代化餐饮企业。

这样好吗?好!只有在这里你才能得到绝不掺假、百分之百纯粹的朵颐享受,天下别无二处。这样好吗?不好!你只能开这一家店,而不能扩大经营成一个连锁企业。厨师是天下唯一的,手艺在他的感觉里。他可以带徒弟,但能教的一切就是那些“盐少许、油适量”之类的模糊原则。而他的感觉,绝不会原汁原味地附着在一个徒弟身上。

因此,你只能眼睁睁看着排着大队的吃家撑破店面,却不敢统统拿下把它变成一个容量无限的连锁。一旦做了,你就不再是唯一,你就不再是头牌;而每家分店的盈利效率,也再也达不到唯此一家时的高度。

连锁快餐则不然,同一品牌之下千店一式、千店一味。甚至在不同的国度,你也看不出它们有什么差别:同样的装潢、同样的服装、同样的食物。那里没有厨师和手艺,只有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有共性,无差异;有标准,无个性。

为什么这样呢?宗旨不同:泡馍追求的是唯一,快餐要的是同质;泡馍面对的是吃家,快餐面对的是消费者;泡馍给你的是饭,快餐提供的是产品;泡馍要的是口碑,快餐要的是品牌。企业要求规模最大化,讲究效率最高化,首先就要使过程简单化,于是,就有了勾兑,于是就有了添加剂,最终就有了摆在消费者面前的永不变味的产品。

通过炸鸡,咱才知道嘴里吃着的只是一种也叫做鸡的快速催长的工业化家禽,而不是那种咱们一把米一把菜喂出来的鸡;通过某些连锁品牌,咱才明白喝下去的是一种根本不用黄豆磨出的也叫做豆浆的饮料;通过什么面,咱才发现骨头汤里没骨头……

这样好吗?好,老板省事,企业赚钱。

这样好吗?不好,我们正在失去作为人的本性和权利。

从前,北京有北京的韵致,西安有西安的味道,苏州有苏州的格调,上海有上海的风情。现在不论哪里,都在被一种标准的钢筋水泥不可逆转地碾压、同化。如果有一天,炒肝、卤煮、泡馍、凉皮也都变成了标准化的千店一味,那该算是现代还是毁灭呢?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