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委书记霍勇(右一)在东双河镇党委书记刘国伟(左一)陪同下检查指导板栗冷藏协会及支部建设
东双河镇杜河村农民新居

□本报记者 孟 磊 特约记者 柯书辉 文/图

浉河区东双河镇是著名的“茶栗之乡”,近年来,该镇乘试验区建设的东风,紧抓改革发展机遇,坚持“单项工作有特色,整体工作创一流”工作理念,围绕“八篇文章”,突出“六个放大提升”,不等不靠、敢为人先,闯出了改革试验的条条新路,试出了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试验区建设先进单位,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市乡镇第13位,经济社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土地流转——转出发展新天地

该镇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形成了“政策驱动、能人带动、招商促动、合作拉动、干部推动、龙头舞动”等多种流转模式,促进了农村土地、林地的有序合理流转。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林地25400亩,承包100亩至500亩的大户有11户。其中,周庙村丰野蔬菜种植基地以打造全市人民的“菜篮子”为目标,流转土地2300亩,建成了浉河区最大蔬菜种植批发基地,省、市、区各级领导多次前往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大吉门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订单作业、土地托管服务,目前已流转土地3600多亩,业务拓展到周边乡镇,综合服务能力达2.4万亩,种植的优质水稻——香粳端上了市政府机关食堂的餐桌,在市场上深受欢迎。土地流转还使上千名农村劳动力从黄土地中解脱出来,他们纷纷从事养殖业、建筑业、商贸物流业,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

合作组织——农民抱团闯市场

该镇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原则,紧紧围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通过采取政策资金倾斜、提供技术指导、搭建服务平台等举措,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全镇注册各类专业合作社42家,涉及板栗、茶叶、粮食、蔬菜、水产、畜牧、农机、特色养殖等多个领域和行业,入社社员3700多人,带动农户6200余家,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放大示范效应,重点扶持以杜河板栗冷藏协会、八方栗茶合作社为核心的板栗种植、深加工业,以桂花园小龙虾、宝兴驴业合作社为引领的特色养殖业,以双河源土鸭蛋、志诚肉鸡合作社为龙头的畜禽养殖业,以金谷、大吉门农机合作社为带动的优质粳稻种植业。其中丰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省委农办、团省委等四个部门联合授予“河南省优秀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其事迹被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杜河板栗冷藏协会联合镇内九大冷库实行“五统一”产业模式,实现种植、贮藏、销售一条龙,当地栗农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协会的300余名板栗经纪人走南闯北,打造了“杜河板栗销全国、全国板栗杜河销”的金字招牌。

金融创新——引入“活水”惠乡村

该镇成立了浉河区第一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目前,全镇先后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已达6个,入社农户112户,吸纳股金1960万元,投放互助金840万元,为产业发展、个人创业、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积极推进物权担保和征信体系建设,成立了镇担保中心和物权交易中心,在全镇范围内有序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先后为农民提供房屋按揭、批发零售贷款220多万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的原则,对支农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放,累计争取资金760万元。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对接,积极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申请贴息创业贷款270万元。扎实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的财政奖补工作,累计筹资300余万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资总额逾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全镇农村资金投入呈现出多元投资主体并存、多种形式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局面,为试验区建设注入了不竭的“源泉”。

城乡一体——中州名镇展新颜

该镇完成了19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杜河村立足于打造全市新型农村社区样板,创新实施“村支两委主导、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支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程监控、村民自我管理、集中建设”模式,高标准规划农宅299套。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120套房屋布局合理、外观优美、配套完善、质量过硬,深受群众欢迎,建设标准处于全市先进水平,河南省副省长王铁等到杜河村视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农办编发的《农村要情》中《从“杜河模式”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文对此进行了专题解读。扎实开展小城镇建设,启动了“双和佳苑”、“金安小区”等项目建设,城镇框架不断拉大、承载力不断加强,城镇品位不断提升。总投资180万元的茶文化广场已建成对外开放,总投资180万元的镇综合服务楼、总投资290万元的镇卫生院综合病房楼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260万元的镇自来水厂进行试运营,总投资600万元的精英幼儿园正式实施招生。特别是恒信发制品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的落户,为城镇发展提供了强力产业支撑,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工作经验在市委、区委工作情况交流上专题刊登,区主要领导亲自批示,要求全文转发,在全区推广学习。信阳电视台“沟通30分”栏目进行了专题采访,该镇产业化推动城镇化工作经验在全市引起广泛影响。

人才引领——激情创业显身手

该镇牢固树立“人才为本“的工作理念,制定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努力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加大外来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招商引资,一批企业和客商落户该镇。如恒信发制品有限公司经理桂春林,两年前被该镇党委、镇政府的招商诚意所感动,毅然放弃了其他地区优惠的条件来到该镇。在该镇政府的支持下,其公司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年产值达5000万元,实现效益600万元,带动就业近500人。同时,该镇还注重对乡土人才的培养和扶持。经过调查摸底,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总人数达4200多人。其中总人数达1200多人的板栗、茶叶经纪人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大城市,他们带去了产品,带回了市场、人脉和资金,更带回了发展的理念,为东双河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该镇党委、镇政府出台政策,采取政策促动、资金推动、荣誉鼓动等激励措施,支持各类人才自主创业,全镇共有镇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能人大户等各类创业人才60多人投身试验区建设,领办、创办合作社及企业48家。注重典型人才的发现和培育,积极发挥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每年度举行一次“十大创业典型”评选活动,左法军等一批带富模范和周先第等一批创业典型不但在镇内家喻户晓,在全区乃至全市也有一定影响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东双河镇爱人才、育人才、用人才的氛围已经形成,呈现出农民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局面。

社会保障——撑起农民保护伞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东双河镇社会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镇已逐步形成了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开创了新局面。大力开展新农保扩面工作,全镇农民累计参保15556人,参保率、缴费金额均居全区前列,实现了全覆盖。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农民新农合参保共33204人,筹资99.6万元,参合率在98%以上。加强村级卫生室的利用,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大村医管理和培训,村医轮训率达100%。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全镇共办理农村五保、低保、大病医疗救助1200余户,惠及群众2300多人。其中在低保对象评定时,全程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阳光操作、规范运行,实现了应保尽保。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0万元新建了镇中心敬老院,新增床位60个,集中供养率在45%以上。投入镇财政资金260多万元建成的镇自来水厂实现供水,圆了镇区居民吃上放心水的梦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随着精英幼儿园的开园,东双河镇已发展成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层次齐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全面发展的浉河区农村教育名镇。在2011年年底投入使用的镇便民服务中心是该镇利民之举的又一重要举措,高标准建成总面积240平方米的镇便民服务大厅,设立民政社保、村镇规划等11个服务窗口,制定了工作人员服务守则、首问负责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硬件设施处于全市乡镇一流水平。

文化建设——凸显特色彰底蕴

该镇围绕打造“经济重镇、文化强镇、和谐新镇”的目标,坚持以文化引领经济发展,经济促进文化建设,挖掘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活跃群众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组织人员对全镇的各处遗址进行登记归类,妥善保护辖区内王店革命遗址、红绫寺、姑嫂桥等文化历史景点,广泛收集各类民间传说并进行整理修订。其中《姑嫂桥的传说》、《千年银杏伴杜河》、《龙王寺的传说》等文章在省、市、区等媒体上发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国老子基金会专门组织专家到龙王寺实地考察。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对恒信发制品有限公司的服饰创意文化进行总结推广,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加强金河园茶文化体验园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开展以“喝毛尖茶、吃地锅饭、尝农家菜”为主要内容的茶文化休闲游,促进经济发展。不断活跃群众文化。积极引导群众自发开展活动,全镇先后成立民间街舞队13个,每当傍晚,路边、街道、大院里翩翩起舞的队列成为东双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去年7月份,该镇组织开展了“高举党旗跟党走,创先争优做表率”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红歌合唱比赛,全镇400多名干部群众参与,区委主要领导亲临参观、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认真抓好文化阵地建设,总投资60万元的镇综合文化站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茶文化公园建成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在茶文化公园的文化墙上,制作的全国56个民族茶文化和中国十大名茶浮雕,在全国也不多见。全镇20个村(居)均已实现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村村通目标,新建了5家农家书屋,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组织创新——党建引领聚合力

党建工作是东双河镇的又一优秀工作品牌,近年来,该镇以加强组织格局创新为着力点,不断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和覆盖面,先后被评为省、市“六好”党委、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创新实施“五位一体”农村党建工作模式,先后将7个行政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成立了7个合作社(协会)党支部、2个外建党支部,重新编排党小组24个,培养“双强”党员86名、“双强”村干部52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000余人。“五位一体”农村党建工作模式的实施引起了区委领导的高度关注,多次前来调研指导,并在全区推广实施,山东聊城、河北秦皇岛等地的组织部门也慕名而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推广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先后在土地流转、道路建设、筹集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等方面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25件。全市“4+2”工作法现场会在该镇召开。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五星三标一优”活动和“三访两帮一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党员公开承诺,引导党员争当“岗位之星”、“奉献之星”、“创业之星”、“服务之星”和“文明之星”,先后评选出“五星”党支部6个、“五星”党员40名和各类标兵60名,杜河村党总支书记作为全区基层党员的代表在浉河区七一表彰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圆满完成了镇党委换届和村级组织换届,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抓班子、带队伍,全镇呈现讲团结、顾大局、齐争先的良好局面。

乘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美丽富饶的东双河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了生机、孕育着希望、释放着精彩。勤劳智慧的东双河人将继续昂扬奋进、开拓创新,在试验区建设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大显身手,让农村改革发展的“试验之花”盛开得格外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