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继疆)最近,平时爱好玩手机软件的小张碰上一件烦心事:本来打算去商场购物,顺便试试自己新装的一款查商品条码的手机软件,不想在给商品条码拍照的时候,和前来制止自己的工作人员发生了小纠纷。

“我用的这个软件,号称有超过800多万种商品信息,覆盖各大类常用商品,还说包含了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合格与不合格的商品信息。我本来打算更新数据以后,先去商场试试软件行不行,看看最近打折比较厉害的户外用品是不是当季商品。”小张无奈地告诉记者,“没想到引发纠纷,估计是把我当成‘抄码族’了吧。”

的确,“抄码族”曾经让商家非常无奈。“前几年这样的年轻人(抄码)比较多,我们很头疼,店长还开玩笑说是‘防火防盗防抄码’。现在不是都说改成抄家电的了吗,真没想到又遇上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不能阻止顾客试穿衣物,但一些顾客只试不买确实给他们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也没有条文规定不允许顾客翻看吊牌,看到一些顾客使用手机对着吊牌拍照,他们只能进行礼貌性劝阻。“遇到(小张)这样的,连衣服试都没试就拍照的,还是头一回。真的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工作人员也很无奈。

“咱们信阳算是三线城市吧,我朋友说在北(京)上(海)广(州),不少国际一线品牌的当季春装、户外用品等都在打折,可我看咱这不少还都是正价商品。而且很多商品打折那么厉害,我当然要查查是不是当季的了。”小张指着某购物广场推出的户外用品特卖宣传海报说,海报上的商品折扣力度确实很让人心动,也难免让消费者心里犯嘀咕。

“虽然网购价格更便宜,但在商场里购物则能享受到更多的服务,比如买裤子可以免费锁边、改裤长等,还能及时开具发票,售后更有保障。”对于特卖场的商品是否是当季产品,工作人员并没有作出正面回应。工作人员说:“网上正品一般是实体店的5~7折左右,如果价格低得离谱,很可能不是正品。”

从买家的角度看,消费者有权货比三家。我市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张律师说,“抄码”行为并不违法。要让顾客进店消费,实体店商家就应该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位和服务。据记者了解,因为没有进场费、管理费等费用,网上商品价格肯定比实体店低得多。虽然“抄码族”在道德层面到底是对是错,还有待讨论,但毋庸置疑的是,消费者渴望实惠、安全、有保障的购物环境,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在真正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给予消费者最大优惠才是消费者真正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