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凡
明胶这个词这几天热得很。先是有关老酸奶、小果冻的传言闹得凶。尘埃尚未落定,就有了13种药用胶囊涉嫌铬超标停售的新闻。为什么这些药用胶囊被停售呢?因为它们的原料中,含有工业明胶。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应该是全国人民信得过的王牌栏目,它播报的节目,应该不是个人不负责任的胡言乱语。据报道,修正药业等多家药企被曝其药用空心胶囊涉铬超标,其中部分产品超标90倍。生产企业使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制成的工业明胶做成胶囊,流向药企。警方已介入此案,浙江4名涉案企业负责人被控制。修正药业官网被黑,网页被改为“我的烂鞋子被你们拿去做胶囊了吗?”
用废皮革做成工业明胶再经不法企业加工,成为药物的外衣被送进患者的肚子里去,目前来看,是铁证如山,绝非“谣言”二字便可轻易抹去。而且,药物不比零食,酸奶、果冻若真含有问题明胶,消费者不吃便罢,躲也就躲开了,但药物可以说是一些患者保命的生路,怎敢不吃?媒体报道中,光记者的调查就进行了半年有余,那么,工业明胶被用于药物胶囊的历史究竟有多长?有多少患者将致命毒素吞进腹中不能保命反而要命?特别是,究竟还有多少食用明胶厂暗中生产销售工业明胶?全国的工业明胶还流向了哪些正规胶囊厂?胶囊厂用工业明胶加工的药用胶囊还卖到了哪些药企?这些问题,是不是应该有人出面来回答?
那些参与违法制造、使用夺命胶囊的企业当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但不知,让这条黑色利益链条长期存在的相关监管部门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置?央视报道中,黑心企业主大喇喇地提到,这些“白袋子明胶”的生产和使用其实在行业内早已经不是秘密。那么,相关负责质量监察的机构,为什么一直没能察觉这起罪恶勾当?是失察还是不察?为什么最后揭锅盖的重任,要由媒体来承担?
话说回来,“明胶”易躲,“暗礁”难防。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早已经不是新问题。责问监管不力,也已经是老生常谈。老百姓再怎么小心提防,也难保生理、心理健康不被重创。若仅仅再用哪儿出了问题哪儿补补窟窿的小打小闹,恐怕各种积弊,会形成越来越多的暗礁,令整个社会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