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4月16日,记者来到商城县河凤桥乡田湾村新型农村社区。站在社区文化广场极目望去,只见一排排外观漂亮、设计新颖的三层住宅,整齐的太阳能热水器排满屋顶,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面,新栽的广玉兰树和草坪点缀其中,在春天的阳光下与新建成的社区广场交相辉映,让人恍若置身都市小区。

记者在田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太新的带领下,走进村民徐奎方家。徐奎方在新村经营一家超市,一听说是记者来采访,正在给村民称点心的徐奎方的妻子热情地招呼记者。她告诉记者,能搬到这么宽敞舒适的小楼里都是田湾村党支部领导的功劳。村干部为了把田湾新型社区建设好,让村民满意,费了不少劲。如今,居住在田湾新村的村民都感到生活十分舒适、满意。“我们的村支书为了给社区搞绿化和道路硬化,他把自家的房子都卖了,我们的新村社区建成了,村支书一下子像老了10岁。”听到这话,一旁的张太新显得有些腼腆,“这个新村是我们特意请专业的设计单位来设计的,在设计方案和施工过程中绝不糊弄村民。每户人家土地划分都是164平方米,这样就不会出现纠纷了。这里还有垃圾场、公厕、科技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城市住宅该有的功能,这里都有。”张太新认真地说。在徐奎方家,记者看到,新建的三层小楼前是门面后有小院,客厅、卧室宽敞明亮,卫生间、厨房设计合理,经过主人个性化的装修,让记者感到,这样设计合理的两层小楼跟城市家庭相比毫不逊色。“要不说我们这里是农村,你能看出来吗?”徐奎方的爱人说,“我们原来的房子在山上,周围就住一两户人家,一到天黑我们都不敢出门。搬到这里,连地皮和社区路面硬化、改水、改电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每户才摊到3万元,自己又掏20多万元,盖起了新房子。”“搬到这里,真的感觉到比以前在老村生活环境好得多,现在出门就是宽阔的马路,晚上吃过饭就带着小孩儿到不远的村广场休闲娱乐。”她的满足和感恩都写在脸上。

随行的河凤桥乡党委书记纪大宝告诉记者,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就是把原来较为分散的自然村、行政村规划整合为新型农村社区,使农民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基本相同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这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和实践的一次飞跃。为此,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善功能的原则,不搞大拆大建,大挖大填,着力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到位、环境和谐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田湾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就是顺势而为,结合实际,集民智,聚民力,在原有荒山坡岭上建设的一座新型农村社区。目前,社区已规划新修了15公里水泥路、新建2000米下水道、完成了村部、文化广场、安全饮水、垃圾场、公厕、科技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可居住400户的社区,已有近百家农民喜迁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