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征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产物。目前,纵观城镇化的进程,随着空间上的扩张,不可避免地会征用农村的土地。尽管这一过程大都是在土地用途合法改变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占用耕地是不争之事实。加上一些地方违规占用耕地现象的存在,使得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严峻挑战。而且,一方面是城镇在扩张,一方面是污水横流,废气排放严重,还有建筑垃圾激增,姑且不计工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人们日常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就足以让生态环境的压力愈来愈大。
那么,在拥有1亿人口就有6000万农村人口的中原大地,城市发展与农业发展、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城镇生活与生态环境之间,是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有没有相辅相成的可能?河南的答案:“两不三新”(见4月6日《人民日报》、4月7日《河南日报》)。这篇报道生动而具体地介绍了河南省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当然,“两不三新”说来容易、做来不易。大家感同身受,城市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诸如住房、交通、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压力成倍地增长,已被不少教训加以佐证。笔者以为,一是城乡之间存在收入差距;二是城乡之间的社会化服务不均衡问题,才涌现了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起见证着城市的膨胀。农民向往城市和城市生活,一为赚钱、二为享受,本无可非议。但城市生活绝不仅仅是家家户户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不仅仅是马路宽阔、琼楼玉宇,重要的是在城镇化、新型社区化中,农民能否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服务。因此,“两不三新”需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咬住科学发展的“青山”、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如果说城市的硬件可以留住农民的“身”,软件则可以留住农民的“心”。而“身”与“心”的结合,才能有充满活力的“城市人”。比如,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洛阳要求新开工建设的百个新型社区,算清“投入、土地、产业、就业、收入”五笔账,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濮阳提出没有群众基础不批、没有建设规划不批、没有主导产业不批的“三不批”,是让群众真正受益。如此以人为本、“身”“心”兼顾,值得效仿。
伴随着龙年的春雷,“两不三新”——这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让城市化造福于农民”成为中原大地探索第三条城市化道路的最强音,彰显了“让城市化造福于农民”与资本主义发展初始阶段“原始积累”的天壤之别,更是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将成为农民群众称赞的德政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