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丹

时逢假日,亲朋好友免不了相聚。迎来送往,把酒言欢。加深情谊,增进交流的同时,我们也体会到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手,在交往中被称为人的“第二张名片”。手礼不容小觑。

就说说手的姿态吧。公共场合中,常有人当众“表演”挖鼻孔、掏耳朵,这些陋习随处可见。我们在惊呼别人的不雅之举时,是否也管住了自己的手呢?用食指指人,邀请别人时手心向下招呼对方,有谁愿意像小孩子一样被这样呼来唤去!更有甚者,别人发言时,他却双手抱胸,大有挑衅之嫌;站立时,两手插腰,大有吵架之势;说话时,两手背于身后,架子十足;要么,就矜持到两手紧紧藏进口袋,舍不得拿出来……

其实,小手中是有大乾坤的。中国很早流行的拱手礼就是个代表。拱手礼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会面礼节。行礼时,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自上而下,或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在古代,这是模仿前面带手枷的奴隶,含义是愿意做对方的奴仆,为对方服务。而且,古代有两种手势:一般左手在外,古手在内;遇凶丧时,则右手在外,左手在内。如此细致区分,可见手所表达的信息是多么微妙。今人不再拘泥于小细节,通行“以右为尊”的国际惯例,大多右手抱左手行拱手礼。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更注重用手的礼仪。在泰国,是不能用手摸小孩子头的。而阿拉伯人、印度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吃饭、握手都是右手上前。所以重视手姿,不可忽视。

再说说交际中不可避免的握手礼吧。两手相握,遵守“尊者决定”的原则。年长者应主动与年幼者握手,长辈应主动与晚辈握手,老师应主动与学生握手,女士应主动与男士握手,已婚者先于未婚者,先来者先于后至者,上级优于下级,职位身份高者优于职位身份低者……讲究原则,交往才有矩可循。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错表热情。尤其是跟女士握手,更要把握尺度。女士优先是不容置疑的,她没有主动伸手,你就不必多此一举,不握手也是一种尊重。同时,握手还有许多禁忌:不用左手,不戴手套握手;避免交叉握手成十字状;不能心不在焉,与人握手时要么招呼他人,要么另一只手插在衣袋中,或是可以放下东西却不肯放下;也不能面无表情,又或者是热情过度,用力过猛,长时间不放。还有,要握住对方的整个手掌,即使是异性之间也是如此,不要只让对方只感觉到你冷冰冰的手指尖,这样做比不握手更失礼。没事折折衣角,拢拢头发,坐下时双手不是抱头,就是抱着双腿,要么乱摸乱找……这同样是欠稳妥的举动。更不用说一些特殊动作了。而在送客时,主人可一定不能先伸手相握,这绝对是“撵人”的潜台词,很是失礼。当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握手有这么多礼仪细节,他也许会热情主动来握,那么最有礼的回应就是不要拒绝,宽容才是懂礼的最高境界。

都说手可以翻云覆雨,可以扭转乾坤,手的学问真的不可胜数。在我们为人处世时,请千万不要忽礼手的作用,忘记手之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