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司宣

核心提示: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指导各县(区)司法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期介绍浉河区司法局、淮滨县司法局在普法依法治理和社区矫正工作中取得的先进经验。

开拓进取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2011年,在市司法局的正确领导和浉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浉河区司法局紧紧围绕“五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理工作目标和任务,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教育工作,有效推动“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组织抓规划。强化区司法局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将普法工作列入全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和充实了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突出了工作重点,强力推进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同时,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制定了2011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六五”普法规划,明确普法工作的总体目标、工作任务、推进措施等,确保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积极主动抓协调。组织召开普法成员单位参加的工作协调会,征求意见,明确普法任务,形成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普法格局。有计划的走访调查重点单位和部门,对普法工作成绩突出的实行表彰,树立典型,推动工作开展。及时将普法情况向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管领导汇报,主动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普法工作,让领导看到工作中的成绩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争取支持和帮助。

严格督导抓落实。根据市、县“五五”普法会议精神要求和部署,浉河区司法局按照“常抓不懈,务求实效”的要求,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及时召开了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会,对全区“五五”普法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表彰,对“六五”普法工作进行了规划部署,为全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根据区政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2011年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的要求,结合实际,针对乡(镇)办和区直单位分别制定了考核细则,并组织精干人员对全区16个乡(镇)办和33个区直单位、10个驻区垂直管理部门进行了检查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务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实效。有5个单位和5名个人被评为全市“五五”普法先进,一人被评为全国“五五”普法先进个人。

开拓创新抓重点。一是创新普法形式。在认真抓好传统普法宣传形式的基础上,该局采用互动模式普法、声讯普法、网络普法、法制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了普法宣传实效。2011年共开展各种普法宣传活动56场次、散发宣传单15万余份、印制宣传卡片10万张、悬挂横幅187条、制作展板191块、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5000余人次,普法的覆盖率逐步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把握普法关键。以“法律六进”和“每月一法”活动为主线,以“3·15”、“6·25”、“12·4”等普法节日为切入点,抓宪法宣传,抓新法宣传,抓涉及民生和稳定的法律法规宣传,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普法。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地普法宣传教育,使全区的公民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公民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蔚然成风,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三是强化基层阵地建设。为充分发挥基层普法阵地的主渠道作用,依托村(居)调委会、治保会,加强基层人民调解、法律宣传等职能,为全镇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实实在在的法律保障。2011年吴家店昌湾村、柳林乡讲台村、谭家河南湾村、双井办事处何寨村被申报为民主法治村,五星办事处被申报为“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先进单位。目前,全区已建成一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七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七个民主法治村(社区)。四是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校刊等宣传工具,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在师生中广泛宣传法律知识,运用教师会、学生会、升旗仪式、班队活动课、思品社会课等组织师生进行以《宪法》为核心的法纪教育,有效提高了全区在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

创新管理 社区矫正工作深入推进

2011年以来,淮滨县司法局按照市司法局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夯实基础,狠抓落实,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途径,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作管理体系,实现了全县社区服刑人员无重新犯罪、无脱管、无漏管,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抓“龙头”,夯实工作基础。淮滨县司法局以“借鉴经验、立足实际、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多方参与、共创和谐”为原则,出台了《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为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成立了由县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和村(社区)也分别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司法所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形成了“党政领导、政法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司法局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层层领导,级级专人落实的无缝隙工作网络。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分类制定了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以及针对矫正对象的考核奖惩制度、定期报到思想汇报制度、外出请销假制度、迁居审批制度等8项配套制度,完善了审前风险评估、解除矫正与落实安置帮教衔接等6项工作流程,形成了管理有章法,考核有标准,办事有程序,监督有依据的良好管理机制。

抓环节,落实工作措施。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淮滨县司法局围绕“衔接—交接—矫正—监管—帮扶—回归”的工作流程,重点加强“六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实现了“无缝对接”。一是衔接环节。定期召开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和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建立信息通报沟通机制等形式,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管理。二是交接环节。确保交接一个、规范一个、成功一个,达到接矫手续完备、接收率100%的标准。三是矫正环节。针对每名社区服刑人员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一人一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矫正方案。四是监管环节。严格执行刑罚措施,重点落实“六个一”的日常教育改造措施。即社区服刑人员每周电话汇报一次、每月到司法所报到一次、每月组织一次公益劳动、每两个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每两个月走访一次、每两个月与社会志愿者见一次面。五是帮扶环节。将安置帮教职能“前伸”到社区矫正环节,提前介入,对社区服刑人员落实技能培训、救助服务、办理低保、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等提前安置措施。六是回归环节。在社区服刑人员解除矫正前1个月,着力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和自食其力的能力,巩固教育改造成效,避免其重新违法犯罪。同时,提前与所在村(社区)对接联系,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抓创新,提升工作成效。淮滨县司法局始终坚持把提高矫正质量作为中心任务,努力把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为遵纪守法公民。一是不断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抓好人头排查、集中衔接和移交宣告工作,防止脱漏管和重新犯罪等现象的发生。全面实施分类管理,加强重点人员的帮教和管控。坚持定期排查分析制度,探索建立审前评估和风险评估体系,引进社区矫正移动管理平台,实现对重点社区服刑人员的定位监控,切实提高监管科学化水平。二是着力构建科学矫正体系。积极探索分类教育方法,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积极探索激励教育方法,进一步调动了社区服刑人员改造的积极性,缓解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少事多的压力,提升了工作效能。

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有效的教育矫正措施,增强了全县社区服刑人员的认罪悔过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中有的被企业单位录用,有的成了致富能手并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还涌现出了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先进典型,不仅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地回归了社会,还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