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博

对于我市拥有山、水、泉、林、古、茶、红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怎样将其作为招商引资的资本转化为旅游业的效益?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旅游局局长童光亮。

童光亮说,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引导性产业,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我市旅游业力争引进外资10亿元,争取1个至2个超亿元的引资项目落地,旅游投资增速在15%以上。具体是,将对港中旅鸡公山项目、鸡公山风情小镇(国际影视基地)、鸡公山动漫王国、黄柏山旅游综合开发等全市10个重大旅游项目列出倒计时时间表,推进项目加快实施;推动天目山生态旅游休闲项目、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商城湿地公园等项目实现落地,启动建设。通过大力推动,形成一批新的旅游产业集群。

围绕“朝阳产业”的新目标,童光亮谈到,主观上积极作为,创新招商格局;客观上持续求进,力促旅游增效。就我市来说,产业集聚区既是招商引资的主体,又是项目落地的载体。今年将加快推进鸡公山旅游产业集聚区和桐柏大别山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招商引资综合平台。发挥鸡公山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集聚效应,通过港中旅、上文广以及鸡公山动漫园等大项目的投资带动,与市外企业合资合作,外引内联,突出引进餐饮、休闲、交通、旅游、地产等各类上下游产品关联企业共同来投资,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深度整合黄柏山、金刚台景区等优势生态资源,科学规划,选取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开展招商,通过大公司的进入运作,完善景区要素配套功能。

(下转第二版)

创新招商格局 力促旅游增效

(上接第一版)

面对新版的信阳市地图,童光亮指着鄂豫皖交界处的绿色屏障,无不兴奋地介绍说,生态是我市最大的特色、优势和品牌,也是“第一吸引力”。立足生态优势,重点围绕我市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淮河文化和生态文化四大板块,突出“红、绿、古”相结合,依托宁西铁路和南信叶路沿线布局,大胆注入休闲因素,策划和规划10个亿元以上的现代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开展招商。紧盯世界500强、国内央企和旅游行业知名企业,加强对其产业布局,建立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精心筛选出30个关联度大、拉动力强、开发潜力好、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文化旅游项目来招商引资,编制旅游项目招商手册向外发布。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联合开发,打造适应现代市场的生态宜居、休闲度假和文化旅游产品,叫响“山水信阳·休闲茶都”城市旅游品牌。同时,以中国信阳茶文化节、固始中原根亲文化节等节会活动为载体“请进来”招商,力争有一批文化旅游招商项目签约。借力外地商会、协会、联谊会等民间组织,邀请知名企业负责人来信阳考察、投资。带着项目、针对目标、锁定企业、上门对接,分批次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旅游项目,争取一批国内外旅游龙头企业落户我市。积极利用河南投资促进网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形象宣传、信息发布、项目对接,打造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

童光亮表示,在经济转型发展不断加快的今天,旅游业再一次被推到优先发展的前沿,成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瞄准未来的旅游市场,抓住机遇、创新思路,持续推进旅游业招商引资工作上台阶,也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当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不动摇,营造“领导抓、抓领导”的浓厚氛围,将全市旅游产业策划包装的项目和招商引资总目标予以分解,列入各级旅游部门和企业年度对外开放工作任务,实行项目“首问负责”,紧盯不放,实行“一对一”跟踪;对每一个落地项目,全力创造条件,迅速开工建设;对每一个在建的项目,狠抓工程进度,迅速投入运营。力争项目抓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实现“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