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力争达到让现役军人安心、让退役军人安定的效果。我市各级党委、各级政府把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特别是“关爱功臣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积极筹资3179万元,为4.1万人次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住房难、医疗难和生活难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各县区将六级以上残疾军人全部纳入医疗保障体系,把农村中各类优抚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困难重点优抚对象患病,每年可以享受3000元的普通医疗救助金和2万元的大病医疗保险金。过去的4年中,我市先后多方筹资近2000万元,对各县区光荣敬老院等福利设施进行改扩建和配套完善,为在乡荣誉军人提供了良好的休养场所。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开展了荣誉军人集中轮流休养制度,目前已分期分批轮休2000余人,取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对这一做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结合本地实际,我市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意见》和《信阳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不断拓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就业渠道,推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2008年9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信阳市退役士兵培训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全市共筹资1300余万元,使5539人通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3562人获得了国家承认的就业证书。过去的4年中,全市共接收军转干部近409人,全部妥善安排到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其中89%安置在公务员岗位,军转干部当年安置率达100%,安置质量和安置结果达到了部队、转业干部和接收单位“三满意”,曾多次受到省人事厅的表彰;接收安置复员退伍军人13162人,按政策规定需在城镇安置的4132人,退役士兵年度安置率达100%,绝大多数当年愉快走上工作岗位;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240人,军休干部满意率达100%。

真心“双援建”

近几年,我市把“双援建”活动作为创建双拥模范城的一项重要内容紧抓不放,认真实施。全市各双拥成员单位、军民共建单位积极开展结对援建。目前,全市27个援建单位共为驻信部队基层单位订购优秀精品图书1.4万册,总价值29.7万元,赠送的书柜、桌椅、空调等配套用品总价值10余万元,帮助驻军建立和充实了27个军营图书室,新结军民共建对子30余对。与此同时,驻信部队利用自身优势,在全市援建了16所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帮助乡村卫生所(院)改善基础设施,培训医护人员,援建的医疗设备、办公用具及药品价值20余万元。依托我市“军事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为驻信部队举办各类培训班40余期,参训人数达2000多人次。2008年,我市以及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驻信71960部队和解放军第154医院被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河南省双援建活动先进单位”。信阳供电公司被评为“全国援建军营图书室、共建学习型军营先进单位”。

2008年1月,在我市遭受54年未遇的特大冰雪灾害的关键时刻,信阳驻军部队主动请缨,积极参加抗雪救灾和灾后重建,累计紧急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8.2万人次,出动各类车辆2300余台次,先后清理积雪道路800多公里,搬运救灾物资5300余吨,抢修供水供电设施769处,排除铁路、公路险情153起,转移群众3129人,修复严重损坏的道路28公里。2009年年初,信阳遭受历史罕见旱情,165万亩小麦受旱,驻信部队先后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15万余人次,动用车辆、发电机、水泵等抽水灌溉机械1.8万台次,日夜加班加点帮助农民浇地91.4万亩,引水干渠清淤35公里,有效地缓解了旱情。过去的4年中,在我市浉河治理、工业园区建设、城市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市政工程建设和“六城联创”活动中,驻信部队出动官兵1.2万多人次,机械车辆1000余台次,为地方节约资金8000多万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双拥共建,双向奉献,点面到位,双赢尽现。近年来,军地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不仅拓展了双拥领域,而且提升了创建质量。商城县双拥模范、70多岁的民间艺人曾昭堂自编自演拥政爱民小调唱道:“八月桂花遍地开,双拥创建花常开;军爱民,民拥军,老区一代传一代,如今处处放异彩。”目前,全市有369对军民共建对子被县团级以上单位评定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其中空军一航院、信阳市第九中学、浉河区东双河镇中学、驻军62120和71872部队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