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35年,我终于见到了梁老师。
他慈祥的面庞、敏捷的思路、大方的举止以及对学生的爱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尽管老师已是白发染双鬓,尽管在与我们相聚时动作略显笨拙,却让我们感动的两眼噙泪。
师恩难忘。蓦然回首,我们这群当年不停打闹的天真孩童,如今已是年过半百而知天命的人,35年后再次相聚,时间很迟,但我们终于能向老师说出藏在心底多年的心声。
我们这一届是信师附小的第一届“中学生”。两个班不足百名学生。难得的是,这不足百名的学生,都是梁老师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带到初中毕业。我们这代学生,初中阶段正赶上“文革”后期,每天自习课上背语录,不停地批林批孔和写大字报,真正的知识根本没有从老师那里学到,反倒是与老师对着干,沾染上不少坏毛病,更是荒废了学业。
当年的我是一个被老师宠坏的学生,小学的5年基本上是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度过的,可到了初中,表扬之声顿时销声匿迹。我很不适应,一时找不到方向,心里空落落的。一次大扫除和同学争吵起来,梁老师狠狠批评了我一顿。这对于我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我曾经反感过,也曾经抵触过,最终我醒悟了,也正视自己了。现在想来,感谢老师,是您将我从童话中拽回到现实,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在您的教育下,我的心智成熟多了,能接受以前所不能接受的,能包容以前所不能包容的。如今,每每回想起小学和初中的那段时光,真是愧对老师的良苦用心,儿时的调皮和现在的我所形成的反差,不得不让人感叹岁月的蹉跎。
老师现在早已退休了,77岁高龄的他却是人不闲手不闲,依然保持着工作时的精神头。闲不住不说,而且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安排满满的:骑车是首位,这是健身,而读书、看报则是每天的必修课。光读还不行,老师微笑着告诉我:动动笔,写点读书读报的心得、小诗呀,把心里的话写出来更舒服,抒了情更言了志。
相聚中,老师按捺不住激动,为到场的学生写下小诗一首,“杨时立雪求学问/张峰屈尊看先生/青出于蓝胜于蓝/一路凯歌登塔顶”。诗句虽然直白却寄托了老师对学生们的一片深情。
一辈子教书育人,退了休也是一样。老师多年的读书读报,也养成了集报的好习惯。双休日里孩子们回家或家里遇到什么问题,他从不会板着脸,反以小诗解惑或以名言警句破解难题,往往是在家庭成员的笑声中,问题化解了,也常使再难走的路变为坦途。
老师一生无所求。生活上低标准,精神上高要求,不与他人攀比,反省自身不足。他是我们做人的榜样,更是我们工作学习上一面明亮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