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近年来,我市有两任市委书记、两位县区委书记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佳新闻人物”,5名县委书记被评为河南省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十佳”人物。

“一盘棋”走活

针对新时期“双拥”工作特点,我市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理念,将争创双拥模范城的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全市“六城联创”工作责任目标,制定了双拥模范城创建整体规划,做到常议常抓、常抓不懈。逐步形成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合作、广大军民热情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崭新格局。市粮食部门在全省率先取消军粮县级自筹,实行统一配送,使全市八县两区驻军吃到了省级统筹采购的军粮,每年义务为部队送粮200多万公斤,承担运费、装卸费10多万元;市教育部门按照“就近、就好、优先照顾”的原则,把驻信部队划入全市最好的学区范围,2008年,教育部门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驻信部队赴川抗震救灾官兵子女就学可以不按学区就学、免收借读费,免收当年高中阶段学费等特殊政策,得到了驻军官兵的一致好评。市交通部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补等资金3000余万元,先后对通往驻信部队营区、训练场的15条进出道路和桥梁进行改扩建,保证了部队营区道路的畅通。全市公、检、法、司等部门开展了法律拥军“两送两助”活动,坚持“送法进军营、送法到基层”,潢川县还在全省率先开通了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148”热线。市卫生部门对优抚对象实施医疗优待和医疗费用减免制度,住院费、检查费优惠10%-20%,社会窗口单位均设置有“军人优先、优待”等标示牌,全市所有旅游景点对军人、军车一律实行免费。

同样是围绕“一盘棋”,供电部门统一划定部队营区为一级用电单位,先后投资50余万元,用于驻军供电设施改造和改迁,减免电力工程费用450余万元,有力支持了部队正规化建设。电信、移动通信等单位先后投资380多万元帮助驻军改善通信条件,设立军营电话亭、建立山区信号塔,解决了驻军“四网合一”等建设问题。公安部门为部队30余次较大规模军事任务进行了交通安全保障,做到了万无一失。近年来,我市先后对双拥工作涌现出的军地135个先进单位和82个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一个调”齐唱

信阳红色资源底蕴深厚,是河南省唯一被纳入国家着力培养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的省辖市。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立足本地实际,以挖掘红色资源、弘扬革命传统为主线,深入开展全民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目前,全市共有国防教育活动场所262个,其中以烈士陵园和革命纪念馆为主体的国防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65个,向部队官兵和青少年学生免费开放,4年来共接待各类人员200多万人次。2007年,我市投资8000多万元、由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的“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在市区红军广场落成开馆,扩展了双拥宣传阵地,2009年,该馆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此外,我市中小学普遍设立了国防教育“一长三员”,开展“新生训练”、“少年军校”、“军事夏令营”等国防教育活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肯定了信阳这一做法。与此同时,我市先后总结宣传了“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史玉亭、奋勇救人的爱民助民模范张宏伟,三十年如一日照顾烈士父母的退伍战士王克华等一批先进人物,进一步升华了部队形象。在英雄的感召下,我市先后涌现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个人”赵海菊,感动中国“新闻人物”、河南省“舍己救人优秀民兵”魏青刚,“2008和谐中国十大年度人物”、15年持续救济数百户军烈属的优秀农民工黄久生,以及河南省“好军嫂”冯丽、顾静,河南省“巾帼拥军先进个人”张新梅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信阳籍战士有3400余人被评为优秀士兵,2300余人立功受奖。近年来,我市多次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法宣传活动先进单位”,新县荣获“全国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市国防教育办公室被评为“全国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国防教育系列活动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