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是牢牢把握对外开放基本市策,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继续把对外开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和破解各种制约最直接、最有效、最综合的战略举措,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放大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通过务实发展,提升开放水平;协调发展,拓宽开放领域;持续发展,完善开放机制。
省九次党代会、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关键之年召开的会议,是我省“十二五”开局时期明方向、谋发展、促建设的重要会议,会议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省策,确立了其在我省经济发展中极端重要地位。1月31日,《河南日报》发表何平文章和新十八谈之开放篇《举省开放促崛起》。结合相关精神,我认为,信阳商务工作重点是以开放促发展。
务实发展,提升开放水平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持续“四一”招商行动,按照“明确一个方向、选择一个地方、持续一个时期、兴起一个产业”的总体要求,牢牢抓住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有针对性引进我市主导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和配套项目,催生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深入推进战略合作。抓好已合作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服务,开展与央企和国内外500强企业新一轮对接洽谈活动,力争再签订和实施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重大合作项目;更加注重引进资金与引进智力、引进技术和管理的结合,提高利用资金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招商层次。大力引进央企和行业500强企业在我市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吸引战略投资者,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资源库、信息库、项目库、专家库建设,完善项目谋划、招商、落地服务机制,落实招商引资项目择地落户产业集聚区的政策措施,抓好已签约重大项目的跟踪推进;继续推进招商常态化,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招商主体,落实招商责任,规范招商行为,健全招商体系;充分发挥信阳国际茶文化节、河南国际投洽会、中博会、豫港澳洽谈会等重大招商平台作用;有效发挥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外资项目的管理,加强对国外项目的绩效评估,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的龙头示范作用,着力打造利用外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加快信阳海关建设,构建大通关机制,完善对外开放的基础条件;深入推进“两转两提”,严格落实“五禁止、十不准”规定,全面清理规范各种收费项目,规范对企业的各种检查行为,确保招商项目零障碍进入和零障碍实施。
提升外贸出口水平。积极鼓励和引导全市各类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营,形成竞相加快发展的大经贸格局。将招商引资、企业“走出去”与外贸进出口工作统筹兼顾,积极承接东南沿海加工贸易的转移,扩大加工贸易总量;在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大力引进出口型项目,形成新的出口增长点;努力在我市培育1家至2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承接国内外服务外包业务的自主品牌企业;继续为外贸公司提供跟进服务,鼓励、扶持具备条件的外贸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深入实施市政府与中信保合作战略,为出口企业提供信用保险,构建预防风险体系;积极争取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切实做好全市尤其是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工作;继续推进银企合作,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扶持并扩大企业保单融资规模,支持外贸企业探索人民币结算。进一步加强与海关、外汇管理、财政等部门的协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大通关”体系,提高企业通关效率,降低进出口成本。
提升涉外劳务水平。继续做大做强我市加工制造、建筑建材、市场营销、家政服务四大劳务产业,进一步培育信阳涉外劳务品牌,不断提升信阳涉外劳务经济的诚信度和技术含量,充分突出新县涉外、平桥建筑、商城缝纫、光山充绒、淮滨电焊、潢川园艺、息县保安等地域性劳务品牌。强化职业培训、技能培训、信息咨询、就业引导、双向维权等方面的功能,建立教育、农业、扶贫、劳动“四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体制。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组织和制度保障,培育劳务输出带头人,发挥能人经济和示范效应。
协调发展,拓宽开放领域
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大金融业开放招商力度,积极吸引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财务公司和各种基金、金融中介组织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市外、境外资金参股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努力加强与境内外著名物流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推进浉河区金牛物流园、潢川开发区物流中心建设。加强与世界500强商业企业合作,引导其商业网点加快向我市覆盖。进一步扩大旅游领域对外开放,加快旅游招商项目建设,推动与港中旅等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加快农业对外开放。建立全市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鼓励外商采取多种方式开发建设现代农业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项目。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食品等涉农企业合作,投资农产品精深加工、种养基地建设、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积极引进境内外资本,培育发展农业专业化组织、农产品专业物流企业、外向型农业中介组织以及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境内外资金参与农业产业化升级改造。
加快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领域对外开放。围绕我市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区开发、旧城改造等,谋划一批对外招商项目,积极引进境内外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综合运用捆绑开发、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债务重组、项目代建制、PPP、BOT、TOT、BT、融资租赁等模式,促进多元化投资、产业化经营。
加快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领域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依托我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和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合作;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对外合作水平。加大教育交流与合作力度,吸引知名高校、职业院校在我市设立分校。拓宽对外文化交流领域和渠道,鼓励支持兴办文化实体,扩大对外文化宣传和文化贸易。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对外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内外资本来信阳建立合资或独资医疗卫生机构。
持续发展,完善开放机制
坚持“四个重在”之一就是坚持“重在持续”,持续是对外开放的品质体现,也是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完善对外开放工作机制,是持续开放、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将对外开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开展招商引资绩效评估,制定有效的激励奖励办法。市开放办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开放型经济目标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并建议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优先提拔使用对发展开放型经济有突出贡献的干部。
多出新招,完善招商引资全程服务平台,健全各种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与沿海地区政府、开发园区、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共同建设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组织开展银企、校企对接,搭建银企、校企合作平台,拓展资金供需渠道,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扎实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活动,完善和落实情况集中咨询、项目集中办理、问题集中办结、投诉集中处理的“四集中”服务机制,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各县区每年至少要新上1-3个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纳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考评体系。
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举市开放促发展。全市商务系统工作重点是牢牢把握对外开放基本市策,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继续把对外开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和破解各种制约最直接、最有效、最综合的战略举措,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放大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促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