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是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信阳市正以精神抖擞、信心饱满的姿态,奋力打造中原经济区的区域增长极、战略支撑点和改革试验区,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锋。息县也将搭载这一区域建设的高速列车,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全力打造“最具贡献力粮食生产区、最具发展活力产业集聚区、最具影响力中华文明古县”三大名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现更大担当。
一、打造最具贡献力粮食生产区
息县是淮河岸边的平原大县,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较好,粮食生产、林业生态建设、畜牧业发展等都走在全市、甚至全省的前列,尤其是粮食生产一直保持优势。息县近年粮食种植面积始终在24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也常年高达19亿斤以上,接近全市粮食总产量的1/6,占全省1/60强,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息县的粮食商品率高达70%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去年12月26日,息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见,我们深感这是全市的光荣,是息县持续抓粮食生产的成果,也感到责任无比重大。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息县将继续发挥优势,坚守“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来换取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一是不断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在保护好现有148万亩耕地的同时,通过整治空心村、改造滩涂、开发低丘缓坡、复垦废弃荒地等土地整治方式来挖掘潜力,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据统计,全县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以增加10万亩耕地面积,现在我们的目标是每年新造1万亩耕地来种植粮食。二是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科技兴粮,与相关科研院校合作,重点抓好优质弱筋小麦和超级水稻的生产开发工作,优化种植结构,改良品种品质,通过提高单产效益来增加粮食总量。同时,与河南农大深化合作关系,实践“9∶1”模式,探索建设农业产业集聚区,即集成高产稳产技术,在90%的土地上产出原来需要100%的土地上才能产出的粮食,用节约出来10%的土地,建设绿色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又能产出10倍于传统粮食作物的产值。三是不断加大农业投入。依靠国家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补偿,整合农业开发等项目资金,落实好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打造“魅力信阳粮仓”。同时,也要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大胆创新,力争创造更多新经验,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二、打造最具发展活力产业集聚区
中原经济区建设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导。息县将继续保持抓工业的力度,以集聚区建设为载体,通过打造最具发展活力产业集聚区,承载大项目,提升息县工业发展水平。
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主要抓好几个保障。一是抓产业保障。省、市要求产业集聚区明确主导产业定位,依托主导产业来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引进关联企业,促进产业集聚。息县产业集聚区要结合实际,把农副产品加工作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雨润食品、汇源果汁等为龙头的绿色食品基地,积极促成福马集团、银鹭八宝粥等知名企业落户。今后招商将瞄准这一主导产业,力争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打造成超百亿元大型产业。同时,注意发挥优势,立足现有基础,推进新型建材业升级,发展轻纺、现代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抓土地保障。一方面要坚持集约用地,引导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用足用活上级政策,抓住机遇,科学编制县集聚区扩区规划,引进更多项目来完成扩区。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充分运用“增减挂钩”政策,使占补平衡指标优先保障集聚区建设需要,尽快使息县集聚区建成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三是抓资金保障。积极整合有关专项资金,加强与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合作力度,搭建投融资平台,探索把集聚区固定资产、实物资产等通过划拨、授权等方式,注入该平台,促进其发展壮大。加强市场运作,采用BT、BOT、TOT等融资建设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集聚区投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科学划分商业与工业用地比重,用三产补充二产的办法提高集聚区自我发展能力。四是抓体制保障。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导致集聚区发展面临诸多矛盾的根本原因,当务之急是要对县集聚区进行合理区划调整,在此基础上,把城郊、项店等乡镇的部分村归属集聚区管理,使集聚区实际建设范围与行政管辖区域一致。同时,完善集聚区职能,推动规划、国土、环保、公安、统计等职能部门向集聚区派驻人员参与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五是抓环境保障。息县创立的“零接触”等一系列优化投资环境的制度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今后也将一以贯之。发挥好集聚区行政审批服务作用,营造好客商放心创业氛围。同时,多方整合政府性培训资源,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与就地转移,建立人才引入与激励机制,依靠充沛人力资源等软硬环境保障来打造招商优势。
三、打造最具影响力中华文明古县
十一五时期,息县城镇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水平提升了9个百分点,息县以中心县城为核心,重点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现代城镇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我们和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把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综合性举措,着力打造最具影响力中华文明古县,加速推进息县城镇化进程。
一是融汇古今,建设高品位县城。今后,息县将按照全省确定的“三个一”发展目标,努力把息县县城构建成人口规模达3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具体来说,就是要建设“两区”、打造两带,即以实施“百亿城乡筹资计划”为机遇,加快城东新区建设步伐,拉大城市框架;以“中华第一县”为主题,依托护城河、谯楼、牌坊等古县遗迹,大力挖掘古息国文化资源,稳步推动旧城改造,把老城区打造成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对外开放窗口;深化与建业集团合作,以BT方式打造龙湖公园等精品自然景观带,带动周边土地增值,促进更高品位的房地产开发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主动适应淮河流域新变化,出山店水库建成后,科学布局好沿淮两岸息县县城段生态林景观带,使其成为息县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统筹城乡,发展特色乡镇。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作用,支持已经形成一定产业和人口规模、基础条件好且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中心镇作为率先发展的建设试点。以项店镇李楼村为样板,创建更多规划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的农村新型社区;以东岳五七干校遗址文化和包信赖氏宗亲文化园建设项目为依托,打造旅游名镇;全面提升濮管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建材专业园区,打造工业重镇;充分发挥曹黄林、夏庄的区位优势和便利交通条件,着力培育物流园区,打造商贸强镇。在乡镇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产业支撑,全方位支持和鼓励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因地制宜筹建乡镇工业园,为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创造条件。以产业吸纳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以增收带动集中居住,以集中居住推动城镇发展,走好产业支撑带动城乡一体化路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百万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息县一定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现更大担当。
首先,息县将继续发挥优势,坚守“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来换取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其次,继续保持强抓工业的力度,以集聚区建设为载体,承载大项目,提升息县工业发展水平。最后,把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综合性举措,着力打造最具影响力中华文明古县,加速推进息县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