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骆中宪)如何破解农村融资难题?去年以来,罗山县在金融创新上持续突破,持续提升,有效激活了农村金融,为农村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成立新型金融机构强化农村金融服务。为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该县成立了2家商业银行、6家担保机构、1家小额贷款公司。其中,信阳银行罗山支行自成立以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存款余额已达26820万元,贷款余额已达8200万元;罗山县泰隆小额贷款公司初具规模,已发展股东12人,有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4人,累计发放贷款1550万元。

“五权”确认让农民走进抵押贷时代。近年来,该县已累计为156492户农民换发、补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确权面积106万亩,确权办证率100%;农村水域滩涂养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改和房权确权任务全面完成,确权颁证率达到100%。农户、商户用林权、茶权等“五权”作抵押贷款281笔,贷款金额4817万元。灵山茶业有限公司利用林权作抵押,在县农商行贷款1500万元用于茶叶加工,扩大了生产规模。

资金互助让农民贷款更加容易。该县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达70家,注册资金3143万元,共发生业务724笔,金额2258万元。周党镇包氏等10家村级资金互助合作社与县农商行、县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开展批发零售贷款。楠杆镇田堰社区资金互助合作社从县农商行批发贷款20万元,累计为社员发放贷款65万元。

信用建设释放了金融贷款风险。该县为农户建立信用电子档案,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全县已建成尤店乡、楠杆镇等8个信用乡(镇)、84个信用村,采集农户信息4.7万户,为1.2万信用户授牌发证,授信额度3.6亿元,农户凭信用证在金融部门累计贷款金额达172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