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金 波
本报记者 黄 颖
“顺河村灌渠为该村增加125万公斤的粮食生产能力,产生50多万元的节水效益,对提高村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大有裨益。”老支书宋久荣欣喜地告诉记者,是第一书记翟陆引进的田间工程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让这条老灌渠重新焕发了生机。
顺河村现已完成2550米灌渠的改造整修,4095米的村砌渠道,1800米的疏浚开挖,新修10座小桥、66处小涵、13座闸门;争取市、县水利部门投资40余万元,修建40多米长的渡槽。这两项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排除了多年来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早在十几年前,顺河灌渠就因为年久失修,缺少维护而渐渐废弃。说起少水多旱的情形,宋久荣和村民都记忆犹新。
顺河村的群众都知道,田间工程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在顺河村的实施,要归功于市委选派干部、市中级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顺河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翟陆。到任后的翟陆对顺河村的农业设施、基础环境进行了认真调研,苦苦寻找促进“双薄弱村”发展的突破口,在走村入户的摸底调查中,村里惟一一条、已废弃多年的灌渠总是出现在眼前,翟陆的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入村履职的第一个工作目标——修渠。经过认真考察,翟陆紧紧抓住田间工程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在我市实施的契机,向上级积极争取,经过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努力,项目终于落户顺河村,使废弃的老灌渠得到再利用,使多年来顺河村农作物少水多旱的情况得到改善。
顺河灌渠全长4.5公里,田间工程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1250万元,除了整修灌渠,还完善了沿线的大塘、衬砌渠道、疏浚渠道、排水沟、生产桥、机耕路等配套设施,这对顺河村乃至孙庙乡的农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翟陆任第一书记一年多的时间里,除了这个大项目,翟陆还向上级争取资金70多万元,修建了顺河村至龙庙至胡庄的村级公路和1100米排水渠。
谈起“富民强村”计划,翟陆认真地向记者介绍了三年发展规划:将努力加强“双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五个好”党支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至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2%至4%。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工作,使全民义务教育率达到98%,农民新农合参保率达98%,农民新农保参保率为90%。争取项目资金,完成村部建设,修建村村通公路5公里,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形成支柱产业。倡导科学发展,建立村级农家书屋,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实现村级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
村里的变化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开展“第一书记”工作对于农村发展的作用,也对翟陆更加信任。采访中,翟陆告诉记者,他已把顺河村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会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要把任职村建设好,以日渐显现的工作成效回报群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