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文新局)春节期间,在河南的南大门信阳大地,到处洋溢着龙腾虎跃的欢庆场面,尽管天气寒冷,但人们纷纷走出村落和社区,以各类多元文化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欢庆龙年的到来。
元旦过后,信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提早安排春节期间文化活动,下发了全市2012年以“春满中原”为主题的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方案。今年是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实行免费开放服务的第一年,各级文化服务窗口及时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工作观念,制订一系列向群众免费开放服务工作措施,从开门接待群众到主动宣传、引导群众享受文化成果,各级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如市图书馆春节期间打破工作日常态时间,全天候为读者服务,日接待读者两千余人次,开展“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茶水”优质服务;提前预告读者农历正月十五期间举办传统谜语有奖竞猜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需求场所互动互容,培养和增强读者学习和借阅兴趣,让文化服务场所鲜活起来;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求,定期举办公益性综合型“申城论坛”活动,让多元文化在馆内尽显文化魅力。如市群众艺术馆积极组织2012年信阳市春节联欢晚会,参演人员630余人,结合现代先进声光电多元技术,突出信阳文化特色,为市民奉献了一台高质量受喜欢的新年文艺晚会;首次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合力、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在全市举办了首届“彩虹杯”信阳民歌大赛,大赛历时一个多月,632名选手踊跃报名,172名民歌手进入复赛,30名优秀民歌手进入决赛,极大地传承和保护了信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信阳民歌”,彰显了“信阳民歌”无穷的艺术魅力;举办了一系列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和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宣传展览活动,让群众参与和享受全市优秀的文化成果。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通过义写春联、送戏下乡等活动,在节前已掀起了“文化年味”高潮。各地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特色文化广场,组织各类民族民间花会展演活动,让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优秀民间艺术在当下尽显风采。
正月十五各级提前谋划,信阳市中心城区各特色文化广场、著名文化景点等聚居场所安排演出点46处,组织民间花会20支队伍进行传统文艺踩街活动,全市调动社会类文化文艺表演队伍和班底138个,参加演出人员近万人,直接观众300万人次。
通过精心组织,社会各类文化团队都乐于参加公益文化活动,群众乐于观摩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文化,群众都由衷地说:“信阳变美了,咱们的心情也高兴了,吃喝平时都跟过年一样,我们想唱、想跳,今年年味真浓,信阳真的好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