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姚广义)在欢度春节、元宵节之际,昨日本报编辑部收到省委宣传部一份文件——2012年第一期《河南新闻阅评》,称赞本报在一版重要位置推出《我们信阳人》专栏,对长期在基层和一线工作的普通人所表现出来的“三平”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和宣传,社会效果好。
《河南新闻阅评》指出,《我们信阳人》栏目的报道有三大特色:一是报道的人物来自不同行业,却都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三平”精神,具有良好的榜样作用和社会示范效应。如2011年12月1日刊出的《好人王少林》,报道了潢川县农民工王少林倾其所有、所能,赡养和照顾他所在村的14位孤寡老人,用爱心回报社会的故事。王少林自幼贫穷,曾经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后来他成长为建筑行业的一名行家里手,并开始承包工程,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他在生活条件稍有改善之后,便开始反哺乡邻。从2006年开始,他先后花费10多万元,主动承担起赡养本村14位孤寡老人生活的重任。王少林的善举体现了一个普通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侠肝义胆,值得全社会学习。二是报道用生动的事实和细节,读来情真意切,生动感人。2011年9月22日刊出的《穿军装的信阳好人》,记述了固始籍“全国道德模范”陈礼国少将15年不离不弃、悉心照顾重病妻子的故事。报道不仅突出了陈礼国作为一名军人的职业成就,而且凸显了一位有情男儿对妻子和家庭的责任和深厚情感。在妻子患病之初,这位导弹专家陪着妻子到处旅游散心,鼓励妻子勇敢地活下去;在妻子完全瘫痪以后,他每天要为植物人的妻子擦洗、按摩,使卧病多年的妻子没有生过一个褥疮。作为一名军人,他工作努力,业务精进,是政府特殊津贴的获得者和全军武器装备管理先进个人;作为人子,他是一个孝子,父母和岳父母都得到了他的孝敬,颐养天年。这名军中男儿,用他的行动诠释了大爱、大义、大仁和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让人感动,让人敬重。三是报道生动展示了信阳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气质,更用人物形象展示和宣传了河南形象。如2011年10月22日刊发的《我骄傲,我是农民工》,介绍了在北京工作的农民工刘祥的事迹。刘祥的形象展示了河南人吃苦耐劳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也展示了河南人纯朴、善良、友爱、负责的形象,报道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河南新闻阅评》认为,《我们信阳人》栏目已推出25篇报道,都用生动、鲜明、朴实的事实对卢展工书记提出的“三平”精神和“四种河南人”作了准确的诠释,是党报自觉宣传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动体现,这不仅是《信阳日报》近期报道的一个“亮点”,而且对弘扬河南人“三评”精神、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