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走,到老家的合作社去转转吧,这两年通过土地流转,老百姓转变成老社员,收入由过去的单一一项,变成现在的七项,增加的收入,那是非常6+1啊”!
春节期间返回商城县老家拜年,记者所在的商城县李集乡党委书记余本军得知记者回去的消息后,非要拉上记者到牵手合作社看看。
“土地流转后都增加了哪些收入,你说说看?”
“第一项是通过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收入。把流转过来的耕地改传统的1年1季种植改为2季到3季复种,背风朝阳处实行双季稻种植,早稻种籼稻,晚稻种粳稻,其他地块秋收以后宜油则油宜麦则麦;沿河地带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每增加一次复种指数每亩水稻可增加收入500元到1200元、油菜和小麦可增加收入500元到600元。第二项是通过品种改良,提高单产率,增加收入。合作社采用良种良法,单产量可增加10%,即由原来平均每亩600公斤提高到每亩700公斤左右,每公斤稻谷按2元计算每亩就增加收入200元左右。”
坐在车上,余本军一边驾驶着车辆,一边给记者娓娓道来。
“第三项是通过综合立体种殖来增加收入。合作社以实现水中鱼鳖虾、岸上猪鸡鸭、山上林果茶的立体种植效果为目标,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发挥了土地效益。按照林地条件的不同,发展茶叶、名优水果等经济林。林下则发展野鸡、土鸡养殖。把米业公司的米糠、碎米、麸皮等制作成粗饲料,为养殖提供低廉、安全、绿色的饲料。水面立体养殖。合作社充分利用流转水面较多、水源充足的优势,大力发展以水产为主的养殖业。水上养鸭鹅,水下养殖黄鱼、乌鱼、甲鱼、鳝鱼等地方特色名贵鱼,岸边建养猪场和沼气池。形成无公害循环养殖模式,以塘养塘,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生产效用。”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