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内在动力。一直以来,晋升职级职务是激励干部奋发有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调动干部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基层领导职位逐步精简,基层非领导职务配备逐步规范,基层干部获得提拔的机会相应减少。在这一前提下,党委组织部门如何发挥职能,更好地保护好、激发好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必须始终坚持“三个更加”,努力实现“三最”,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一、在干部选任上,坚持更加公正公开,让最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在干部工作中尤其如此。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在精简领导职数的情况下,只有更加公正地选拔最优秀的干部,才能让人信服;只有更加公开地选拔最优秀的干部,才能取得信任。

要更公正。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组工干部要公正立身。立身是修身之本,也是为政之要。作为组工干部,要按党的组织原则立身,按干部工作政策立身,从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出发点选用干部,要敢于抵制和坚决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看脸色办事,不看背景用人。要公正处事。处事是立身的外在体现,作为组工干部,原则性是第一位的,要坚持工作原则,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始终坚持同一原则,不朝令夕改,不因人而异,不自由裁量,决不拿原则做交易,决不拿原则送人情,决不拿原则换赏识。要公正待人。要同距待人,不能有亲疏远近;要辩证待人,不能偏激固执;要热情待人,不能居高临下。这样,才能消除干部疑虑,体现组织温暖,激发干部热情。

要更公开。公开化能推进科学化。当选人用人置于人民的监督下,必能促进其不断完善,日趋科学。要公开职位。职位空缺本是公开的事实,但干部群众或由于对编制规定没有专业知识,或由于没有刻意了解干部工作,致使干部职位空缺显得神秘,空缺职位推荐也缺乏广泛性,通过媒体公开职位,让组织推荐、群众推荐或者个人自荐,扩大推荐面,提高科学化。要公开标准。空缺岗位的任职要紧密结合岗位需要,公开任职学历、经历、职称、年龄等要求,单位间交流、轮岗交流要公开交流的原因、交流人员的实际情况。要公开程序。制定干部任免工程流程,让群众了解可以做什么、怎么做。要公开竞争。扩大公开竞争的范围,从选拔副科级以上干部扩大到选拔一般工作人员,加大中层岗位公开竞争的力度,尝试把公开竞争机制引用干部任用过程,如在拟提拔人员基本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可增加笔试、面试等环节。通过公开,让干部选任工作保密但不神密,在党委领导下实现群众有序参与。

二、在干部评价上,坚持更加民主科学,让最认可的干部实至名归

群众的眼睛是亮的。干部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同时,要建立科学机制,让群众充分发表意见,让组织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形成实事求是的评价结果,与提拔使用、交流培训等结合,特别优秀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还要大张旗鼓宣传,从而调动干部的工作热情。

要更民主。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在此基础上实行有效的集中,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要常察民情。增加日常了解干部的频率,经常下基层、走部门,多向服务对象了解干部到底做了多少事、做得怎么样、服务态度怎么样,多向分管县级领导、分管部门了解干部任务完成怎么样,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怎么样,花费的行政成本怎么样,多向社区邻居了解干部品行怎么样。要善纳民意。合理设置指标体系,让群众评价项目占较大的比例、分值占较大的权重。将群众反映的情况记录在册,反映的问题要深入调查,科学甄别,做到符合实际,不枉不纵。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将群众的评判和监督纳入对一个干部的评价和任用过程中。

要更科学。科学的制度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要科学设置政绩成本指标。把干部干成一件事的经济成本、政治成本、环境成本等进行科学核算,让一些表面看起来政绩很突出,但劳命伤财、破坏环境、损害公共利益的事不予认可为政绩。要科学细化和量化指标。把可以量化的工作目标数值化,通过数字直观地给予评价。对确实难以量化的指标通过等级层次来评价。要对评价体系进行合理分类。根据单位工作任务不同,区分设置乡镇、街道办和机关的指标体系;根据集体和个人的区别,分别设计领导班子和干部个人的指标体系;根据职级不同,设计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的指标体系。

三、在干部关怀上,坚持更加热心主动,让最困难的干部感受温暖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难迈的坎。干部也是普通人,在工作、生活上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对于有实际困难的干部,组织部门要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替干部着想,及时沟通想法,了解诉求,在条件允许时切实帮助解决。

要更热心。要理解、尊重、关心和爱护干部,特别要对长期在条件艰苦、任务艰巨地区工作的干部予以更多关注,要对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的干部予以更多关注,主动为他们谋划安排,政策对他们适当倾斜。要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提高服务水平。要做服务干部的热心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麻烦而却步,一条就业信息、一条招考信息甚至一句真诚的话语,就能让干部感到温暖。

要更主动。畅通沟通渠道,既要主动建立沟通方面的制度,如组织部长约访制度,方便干部到组织部门表达心声。也要经常下基层,主动到基层听取干部心声。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干部的思想之虑、情绪之波、生活之忧。特别是在干部在遇到困难、挫折等情况时,更要及时进行沟通,帮助其解决问题,燃起希望之火。要关心干部工作进展、生活困难、政治诉求,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帮助干部解决两地分居、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难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实现组织为干部排忧解难,干部在组织的带领下积极干事创业的良性互动。

(摘自人民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