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暑,炎热难耐。气象台发布了高温橙色警报;空调由于电压低罢了工;疲惫的电风扇扇出的都是热风;冲凉也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几把蒲扇随着家的搬迁,早已不知去向;门前房后所有的只是楼群和发着白光、冒着热气的水泥路面,没有可供乘凉的树阴;汽车尖厉的笛声超过乡村树上蝉的聒噪,搅得人们烦躁不安。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老家宅前庄后那一方方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可供沐浴消夏的水塘,想起故乡的夏天。

30年前,我住在乡下。庄宅上树木参天,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夏天浓阴覆盖。吃罢早饭,早已农闲的人们陆续地搬把凳子或椅子,坐在宅沟边的树阴下,面朝凉爽宜人的一泓碧水,迎着徐徐吹来的微风,手摇蒲扇,漫无目的地扯着闲话。放了暑假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掂一块塑料布或一张苇席,朝树下一躺,就见周公去了。树上的鸟儿停止了歌唱;蝉不知疲倦、无休止“知了……知了……”地叫着;怕热的黄狗紧挨着主人,趴在地上,吐出长长的红舌头,“哈嗤、哈嗤”地喘着粗气;拴在沟边的水牛把整个身子埋在水里,只露出弯弯的、罗圈似的两只角,偶尔把头抬出水面透透气,牛虻无处可叮,只得在水牛潜水的上方,“嗡嗡”乱转;鱼儿在浓阴遮蔽的水面上探出小脑袋,争抢落到水面上的“食物”;鸭子蹒跚着上了岸,卧在树阴下细细梳理还闪着水光的毛发。

临近中午,孩子们睡醒了,伸伸懒腰,一个猛子扎进水里,腾起一片水花。受惊的水牛,“呼”地站起来,抖落头上的水珠,四处张望,发现没有危险,又慢慢地潜入水中。没有被树阴覆盖的水面,被三伏天的日头晒得烫人。孩子们从水里钻出来,受不住烫,迅速拨拉着水面。受惊吓的鱼儿跃出水面,此起彼伏,水沟里旋起了朵朵白花。逗得大人们开怀大笑,叫着孩子的小名,嗔怪道:“炮子子(故乡的方言,该枪打的),还不快上来!”孩子们只顾疯玩,根本就不在乎大人的呼唤。男性的大人们看到孩子们像一群鱼儿似的游来游去,也许是热了,也许是挡不住水的诱惑,“扑腾、扑腾”相继跳到水里,尽情地享受骄阳下的沐浴去了。女性依然稳坐树阴下,在轻摇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唠叨着柴米油盐、日常生活中的逸闻趣事。

她们不是不想洗澡、不敢洗澡,而是得选个适当的时机。晚饭后,三五成群的女人们选择一个地方,尽情地享受。她们也戏水,也打水仗,也学游泳。水中的她们不分老少,嘻嘻哈哈,拿对方开心。借助夜幕笼罩讲些白天不敢讲的荤段子,月亮悄悄躲在云朵后面偷着乐,只有星星在蔚蓝的天幕上肆无忌惮地张望。她们的声音很大,在寂静的天幕下传得很远,同塘洗澡的男人们好奇地竖着耳朵听。听着听着,只羞得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半天也不见出来。

洗澡是最好的消夏办法,整个夏天孩子们都是在水中度过的。大人们不再督促孩子放牛、割牛草;许多平常都是孩子们干的活,都由赋闲地大人们趁早晚凉爽的时间给包办了。孩子们没有太多的暑假作业;更不用参加各类补习班,有充足的时间做水上功课:捉鱼摸虾、打水仗、练习游泳——我游泳的本领就特别高:五、六十米宽的宅沟,我一个猛子从这边钻到那边(潜泳);我能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四肢岔开,肚皮露出水面,几分钟不动一下(仰泳);一百多米的水塘我可以凫几个来回(蛙泳);水中倒立我最拿手:不光能笔直上下,还能倒着跳芭蕾舞。只可惜那是没被眼尖的教练发现,不然我早成为出色的游泳健将了。

夏天是漫长的、闷热的、枯燥无味的;但我记忆中故乡的夏天却是短暂的、凉爽的、趣味盎然的。遮天蔽日的浓阴下,是我人生的第二课堂;清风徐来的宅沟边是我儿时的乐土;清澈凉爽的沟塘是我锻炼身体、练习游泳本领的天然游泳场;大人们说笑、逗乐伴我健康成长。那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鸟叫声与歌唱家的歌声不可比;那“知了……知了……”的蝉鸣是让丝竹管弦为之逊色的天籁之音;那罗圈似的水牛角箍住了我童年美好的记忆;那栀子花般的跃鱼儿,牵系着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那一群群鱼儿似的戏水儿童是定格在我脑海里的胶片;那吐着舌头“哈嗤、哈嗤”喘气的黄狗是我欣赏过的最美画卷。

夏日炎炎,往事悠悠。记忆中故乡的夏天清晰如昨,是那么凉爽、惬意,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