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是一个城市的绿色名片。在喧嚣的都市中有这样一个好去处,可以让市民远离尘嚣、舒缓压力、怡情养性。目前,以严格意义上讲,我市的公园只有浉河公园。长期以来,浉河公园几乎成为市民在闲暇时间休憩、观赏、锻炼、娱乐的“圣地”。

然而,让人郁闷的是,有些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却让公园陷入了尴尬境地,而一幕幕不文明现象在这里时不时上演,不但与文明城市格格不入,而且大煞这里的风景。如攀枝摘花、践踏绿地、损坏公共设施、带宠物入园、乱扔果皮纸屑、乱贴广告等,与公园美丽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作为,不只是对文明的践踏,更暴露了有些市民社会公德意识的淡漠。要知道,公园并不是你家的“后花园”,想拉着护栏健身就拉着,想坐草坪就坐,想干啥就干啥;要知道,公园是社会公共场所,在这里,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你不只是公园的主人,还是公园的“仆人”,每一个人必须首先尽好“仆人”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尽情享受主人的权利。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精心打造优美生活环境,需要市民共同爱护。免费游园是城市的文明进步,更是一道文明考题,时刻考验着每一位游园者的文明程度。因此,笔者以为,加强公园文明,要做到“三个管好”:管好自己的“口”,不在园内乱吃乱吐,随地吐痰更不应该;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不乱摘,不乱涂;管好自己的“腿”,不乱踩,更不应在椅子上乱放。公园的文明还表现在游人的素质修养上,遵守园规,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废物,不损伤花木,不破坏公共设施,以保持公园的美观整洁,培养人们的社会公德和心灵美。只要人人都加入到“文明游园、愉快游园”行动中来,自觉遵守、维护公共文明,就能更好地、更长久地享受文明带来的成果。

城市是一个大家园,文明卫生和谐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努力。公园是广大市民展示自己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考验的是市民的公德意识。作为公民要树立公德意识、环境意识,自觉维护公园环境。硬件有了还要有软件,软件有了还要有管理,管理有了还要有文化,只有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一个城市才真正称得上有灵气、有魅力。因此,要治理公益场所的不文明现象,一方面要靠加大管理力度,增强管理力量,对不文明行为予以劝阻,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还要靠市民个人自身提高道德修养,全社会要持续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只有每个人都真正学会爱护环境、尊重自然、崇尚文明,公园才能真正成为所有市民的“后花园”,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