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最近一段时间,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一种新式的多功能垃圾箱在市区多处街路“亮相”,这款新式垃圾箱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更凸显环保理念。据市环卫处负责人介绍,自8月1日起,我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中心城区和沿河两岸安装、更换了2300个新式垃圾箱。新安装的垃圾箱不仅外表美观,而且容量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投放桶被分列在箱体两侧,中间还设有有害物质回收投放口,突出了低碳环保的主题。这些多种款式垃圾箱的安装不仅提高了城市净化水平,更成为了我市街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按照设置规范要求,依据人口密度,一类路垃圾箱之间间隔50米至100米,二类路间隔100米至200米。这种设定要求本是出于方便市民的考虑,但在设置果皮箱时,有些个人或门店店主拒绝将垃圾箱设置在自己门前并阻挠安装,部分果皮箱安装后遭人为损坏甚至丢失。这些新“上岗”的垃圾箱刚刚“露脸”不久,就不断惨遭“毒手”,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50多个售价为800元的果皮箱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挺好的垃圾箱招谁惹谁了,被破坏成这样?”近日,看着北京南路附近被损毁移位的新型垃圾箱,附近居民既气愤又惋惜。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规范设立在路边的一个新型垃圾箱“无助”地倒在地上,箱体和基座已经分离,垃圾箱上一个大大的脚印清晰可见。

记者向附近居民和环卫工人了解得知,垃圾桶被破坏一般发生在晚上,部分市民为逞一时之勇或醉酒等原因,把垃圾桶作为“出气筒”,任意蹂躏。市环卫处监察中队在夜巡时,常发现一些青年因种种原因,破坏垃圾桶、宣传牌等公共设施。随后,记者在市区多处街路上发现,这些刚刚安装不久的新型垃圾箱有的箱体已经变了形,有的箱身上被胡乱涂写,还有的箱身上粘着行人吐的痰……不仅如此,我市五星路和行政路还有多个垃圾桶被人为烧毁。在采访中,市环卫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有人随意损坏垃圾箱外,还有少数市民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向垃圾箱内倾倒污水等不允许入箱的污物。

市环卫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河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拆除、破坏环卫设施。为了保护好垃圾箱,市环卫处采取多种措施,白天由作业公司责任到人看管、清理垃圾箱,夜晚由市环卫处监察中队进行巡查。下一步,将加强巡逻和监控,如发现有破坏环卫设施的行为,将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城市良好环境的创建,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需要每位市民共同努力。对公共设施的保护,可以折射出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可以反映出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保护公共设施,不仅要靠相关部门尽职尽责的管理,更需要全体市民的道德自律、积极行动和人人参与。为此,市环卫部门呼吁,广大市民要自觉爱护环卫设施,共同维护城市环境,积极抵制那些破坏环卫公共设施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