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琼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大而深远的意义,对推动农村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农村和谐发展的需要
和谐社会,就是让人民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丰富人民的精神内容,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不断增加社会生活中和谐因素。当前,文化生产力相对落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在农村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城乡居民生活从温饱步入总体小康,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明显增加。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出现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违背的不文明现象:一是道德标准受到弱化。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成分、农民内部阶层分化日益多样化,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艰苦奋斗精神、勤劳致富思想、守法经营的美德和体现真善美的做人准则有所弱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等思想滋生。集体主义、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民族传统美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社会风气令人担忧;二是迷信活动仍然存在。一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却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混淆了传统美德和封建迷信的界限,有的地方由于赌博吃喝等不良风气影响,导致红、白喜事讲排场,大操大办,这影响着农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持之以恒地发挥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引导教育人民、缓解社会情绪、营造稳定和谐局面中的独特作用,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农村科学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文化建设不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外出务工人员也越来越多,农村家庭大多数不再以务农、经济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加剧了农村“三缺、二低、一重”的现状,即缺能力,缺技术,缺资金;文化水平低,收入水平低;导致农业产业化、优化农业结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面临困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相对应的农村乡村文化。用系统论的思想,市场化的观念,开放性的思维,工业化的举措,指导农业与农村工作,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农村科学发展。
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农村民主建设的需要
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农村民主即农村基层民主,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和调整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农村基层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以建立农村基层管理的新体制,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的社会主义民主。当前我国农民的民主意识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进程还不相适应,公平与正义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等仍有待提高。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通过文化建设推进民主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在农村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有利于民主建设的文化氛围。
(摘自人民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