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正端午,我们赴江苏教育考察团一行匆匆来到扬州。对于扬州的熟知,我还是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了解到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虽是五月,但烟花三月的迷濛景致,你到了瘦西湖后还依稀可见。这次到扬州,我领略到的风景情韵是:“廿四桥畔春晚,一抹烟雨飞溅;借问船娘酒家,甩手一指柳烟。”要是再问我扬州有什么,我怎么也答不出来了。

2010年“五一”之后,我随市作家采风团又到了扬州。这次来到维扬城虽也是匆匆一夜,但却多出了许多感慨。先游个园,再游瘦西湖。

我们到扬州时,已是下午2时许,温煦的太阳不热不凉,和着微风吹着,给人一种春光无限、和风曼妙舒爽的感觉。

个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清朝嘉庆年间两淮盐商总管黄应泰的居所。盐商自然腰缠万贯,然而他偏爱竹。据说,个园取义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意。因“个”字乃“竹”字之半,故取名为“个园”。

步入个园,竹荫婆娑,沙沙作响,游人如织。竹林散发的竹香清心可人,只见竹影摇曳处,会时不时穿出一行旅游的人,或是三五个斜倚休憩的俊男靓女,翠绿间点缀着大红,带来视觉的兴奋。左转右转,假山鱼池,各不相让,各种奇石依势造型,池中肥鱼不经意地漫游,红、白、黑、灰相映成趣,倒影中的人影更是络绎不绝。

其园内建筑,不失富商风范,起居饮食各有处所。而由“竹西佳处”的一条小道,可以引你进入到里面一个僻静的小院。此乃真雅处也!小院北面一个两层小楼,上书“丛书楼”三字,据说,“丛书楼”主人是清代中叶扬州的盐商马曰琯、马曰璐两兄弟,马氏兄弟酷爱藏书,其藏书之多,可与唐宋名家媲美。“丛书楼”匾额下有对联一副,上联曰: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下联是:乐情在水静趣同山。兰、竹、山、水之情怀尽收一联之中,妙趣横生,意蕴无穷。

个园的主人呀,你虽富甲天下,却知终毕是俗,种竹取名以喻雅事。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游罢个园,我仔细品味这两副楹联的意蕴,不觉心头神清气爽。

进入瘦西湖的游人虽三五成群,却不是游人如织,这倒好了,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瘦西湖景致了。二十四桥畔画船上的船娘,三五聚拢戏水、闲聊,时而把目光投向游人,时而与游人搭讪,游人乘船只是在不经意间,七八个游人跳上画船,这时,船娘则小心地收了船舷,悠闲地驾着画舫,和游人们一起穿行于瘦西湖的水中央了。

上次来有了坐船的经历,这次我特意踏岸而行,并不急,绿杨那柔美的枝条仿佛美眉那香透的秀发,轻撩你脸颊,让你心旷神怡。走一段就坐下来憩息,绿树成荫,曲径处有人影绰约,“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虽有此感叹,但柳媚花艳春杏小的景色依然布满像碧绦彩练一般的瘦西湖的两岸。“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笑着瘦西湖。”抬眼望去,绿树掩映下的“五亭桥”若隐若现,金顶宝葫状的白塔耸立其间。

五亭桥又名莲花桥,不仅因为它修建在莲花亭上,还因为它的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五亭桥是亭、桥结合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短廊相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层面。桥孔既可通南北,又可贯东西。远远望去仿若蓬莱仙庄。

在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据说,乾隆帝游瘦西湖时,慨叹瘦西湖景色虽美,可惜少了一座白塔。当时,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获悉后,为了讨好乾隆,一夜之间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堆成了一座白塔。从此,瘦西湖的尽头便有了这座金项白塔。白塔亭亭玉立,晴云临水,就像临波仙子,为瘦西湖增添了几分窈窕、几分秀美、几分妩媚。

转至瘦西湖的南岸,远远传来扬州小调,扬州当地几个老人,在亭子间“依依”“呀呀”的,神情自若,依弦而歌,自在逍遥。此时,游人已稀,夕阳西下,就在我们不远处,一个环卫工人,约六十岁上下,左手提着灰斗,右手拎着长帚,边寻找垃圾,边用扬州小调吟唱着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长调,余音袅袅,不绝入耳。我疑心,这位身材修长的环卫工人,仿若就是李青莲呢。他为何要唱这首《望庐山瀑布》?难道他艳羡庐山的雄奇之美?

踏着歌声,我们游完了瘦西湖。我的思绪也随着歌声飘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