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伏地秀,长淮接天流。这个气势不凡的对联说的是我的家乡——信阳。地处豫南的信阳,山拥水绕,很有些江南水乡的清秀。

绵延千里的大别山,让一马平川的中原在信阳有了跌宕起伏,有了缤纷色彩,有了灵秀奇幻,有了民歌和传说,有了豫风与楚韵。

环滁皆山也,是欧阳修对滁州的描述。信阳的周边也可谓举目皆青山,震雷山、马鞍山、琵琶山、龟山、蛇山、贤山、五峰岭、五云山、四望山,这些大大小小的山岭,有的山势高峻,层峦叠嶂;有的坡缓峰低,显出几分玲珑。

从信阳北边流过的淮河水发源于豫西大山深处,携带着信阳地面上的众多河流一路欢歌,悠然东去。其中的一条叫浉河,从信阳市西边深山钻出,在经过人工围成一个巨大的南湾湖后,穿城而过,河面宽阔,汤汤的河水很有几分气魄,让信阳成为“山绕绿城城彻玉,城裹碧水水飞虹”的图卷。

青山绿水出佳茗。信阳市周边的山岭,云遮雾绕,草木葱茏,生长着著名的“信阳毛尖”茶。那里的雨水、雪水、露水,纯净甘甜,让遍布大小峰峦的茶山、茶园、茶场枝繁叶茂,满目葱翠。千百年来,信阳茶以其独有风味倾倒无数名人雅士,一代茶圣陆羽曾在此品茗著书,盛赞信阳毛尖:茶中上品。大文豪苏东坡在贬谪途中,借信阳的清茶洗去心中的抑郁,写下了“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洒脱飘逸的诗句。

徜徉在满目青绿的茶山,看采茶女轻巧的身影,或漫步于柳丝飘拂的河岸,与一个个品茶人不期而遇,你会为信阳浓浓的茶香所陶醉。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早在百年前就享誉海内外,获得世界博览会金奖——不知那时外国人是如何介绍“毛尖”这两个代表信阳茶特点的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信阳茶只有雨前毛尖最出名,那是抢在谷雨前掐下的茶叶尖尖,因其量少而弥足珍贵。2010年因省委书记卢展工视察而催生的信阳红茶,可谓横空出世,与毛尖分庭抗礼,彻底改写了信阳茶的历史。

信阳市所辖八县两区都产茶,很多人家几代人都在种茶、炒茶、卖茶,以茶为业,靠茶营生。茶乡客来先奉茶,是所有信阳人待客之道,一杯清茶在手,无限深情满怀。信阳人沏茶对水有讲究,“浉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是信阳人都知道的,由山间清泉、小溪活水汇成的浉河水自然是泡茶的首选。今天信阳人喝的是南湾湖水,那是来自浉河上游的无污染的水。茶具的选择也有讲究,过去信阳人多用紫砂茶壶沏茶,用茶盅、茶盏喝茶。现在信阳人喝绿茶都用玻璃杯冲泡,为的是欣赏毛尖舒展开来时优雅的舞姿和晶莹的汤色;喝红茶则多用白瓷茶盅,那样会使琥珀色的茶汤更加赏心悦目。

信阳人爱喝茶,市内茶馆林立,家家环境幽雅,陈设讲究,一个比一个气派。外地人到此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还可以学到挑选茶叶的技巧,欣赏到优雅的茶艺表演。当地人除了进茶馆,还喜欢去设在公园和河边的茶摊,那里一张木桌、几把竹椅就构成一个小天地,三五知己围坐一起,泡一壶好茶,细品慢啜,打牌聊天,在恬淡闲适的氛围里尽享茶之妙趣。

也许是茶的滋润,让信阳大地自古人才辈出,比如三为楚相的孙叔敖、开漳圣王陈元光、一代史家司马光、植物学家吴其浚等,他们的名字让中华历史的星空更加璀璨。

有人说信阳诗歌方阵在中国诗坛异军突起,固始书法、罗山国画在当今艺坛独领风骚,这一切都因茶的熏染。对此,我的看法是,饮茶使信阳人更清醒、更淡定、更有悟性、也更具灵气。

茶,已经成为信阳最芬芳的名片。

信阳,已经成为茶香四溢的茶都。

生为信阳人,是上天赐予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