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俗话说:“打铁卖糖,各干一行。”如今打铁这一行当很少有人能再看到了。然而,在我市中心城区成功花园内,仍然可以看到一家夫妻铁匠铺。这个“躲”在成功花园12号楼下一处角落里的老铁匠铺,就是老冯与妻子合开的“家庭公司”。
老冯名叫冯天亮,是土生土长的信阳人。已经50岁的老冯,从事打铁行业已有40多年。冯师傅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当时兄弟多加上家里穷,为了生活,十几岁的他便开始在外做工。在那个年代,打铁还是一个很不错的手艺,虽说是体力活,但每月都有固定的收益。在生活的压力下,冯天亮选择了这个行业,在一家铁铺里当起了学徒。当时一个铁匠一般会带一个到两个学徒,学徒的主要工作是用一把大铁锤,帮助师傅把用来制作工具的被炉火烧熟了的铁毛坯打成所需的形状。作为学徒,冯天亮每天都会早起,在师傅做工之前先把炉火生起,等着师傅来,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他说,打大锤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并非易事,一般来讲,打铁是两个人配合进行,师傅小锤做手艺,徒弟大锤帮助,如果配合不好,这节奏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是没达到师傅的要求。
上世纪80年代,铁铺由分散个体经营改为集体制,于是铁业组成立,好几家铁铺合在一起,分工、计件、按工作量拿钱。此时的冯天亮已从原来的学徒升为了师傅。冯天亮的铺子没有装修门头,在样式各异的门面房中,几乎看不见它,但每天慕名而来打铁器的人却是络绎不绝,有的时候还要排队。冯师傅说,在铁匠手中,坚硬的铁块都能随意改变成方、圆、长、扁、尖形状。在铁匠铺锻打的铁器,一般先将铁料放进火里烧炼,在火炉中烧红。当铁料烧红后,铁匠师傅就用火钳夹取烧红的铁料放到大铁墩上(也称‘砧子’),先由打铁徒弟手握大锤进行锻打,然后铁匠师傅左手握铁钳翻动铁料,右手握小锤一边用特定的击打方式指挥徒弟使大锤锻打,一边用小锤修改关键位置,使一块方铁打成圆铁棒或将粗铁棍打成细长铁棍。经过一阵有板有眼的锤打后,再将铁料放到火中烧,烧红烧软夹出再打,直至打制出成品来。铁匠师傅会把铁器放入水槽内,随着一阵白烟,淬火完成。铁匠师傅的淬火和回火的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全凭实践经验。各种铁器虽然外形制作十分精美,但是如果铁匠师傅的淬火或回火的技术不过关,那制作的铁器是不耐用的。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日常生活,人们不再使用这些东西。打铁这门传统手工业如今也已很少有人愿意燃薪续火了。“年轻人不愿意干,宁可出去打工,也不想下这气力。老手艺没人学啊!”冯师傅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