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 伟
怎样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摸学情,确定合理分组
学期初,笔者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能力测评,观察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为每个学生建立学情档案,对学生恰当地进行能力强弱、性情差异搭配,组成固定的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在小组内有效地促进优势互补,又兼顾同质学生兴趣相近,容易使组内合作更加融洽,讨论更加热烈。
二、定任务,确保人人参与
笔者制定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把任务具体到小组中的每个人。讨论问题时,确定各组一名学生作图,一名学生板书解题过程,一名学生讲解,一名学生负责纠错、答疑。这样有利于防止课堂变成好学生的“一言堂”,也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让学习能力较弱者沦为被动接受者,培养大家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建规则,完善合作定式
教学中应建立必要的规则,例如学会倾听的规则、抢答的规则、质疑的规则、纠错的规则、板书的规则、讲解的规则、做数学笔记的规则等等,各项具体的规则应结合实际征求学生的建议制定。在实施过程中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小组向自主化纵深方向可持续发展。
四、有竞争,方显英雄本色
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后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和整个学习小组进行相互“PK”,这样会大大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激发组员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小组归属感。“PK”的形式应该具体可操作,标准明晰,奖惩得当,防止因规则含糊不清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善点评,力求醍醐灌顶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点拨应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通过“融进去,诱出来”的策略,适时的追问、反问、点评,引领学生的合作学习向数学问题的实质和背景展开深层探究。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进行自主学习的课改探索,笔者发现学生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用他们的话讲:“找到了学好数学的感觉。”
(作者单位:平桥区平昌关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