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10月20日一早,记者来到市中心城区成功花园小区,向居民们打听成功社区居委会时,辖区居民说,要采访我们刘主任呀,她可是刀子嘴,豆腐心,说话快人快语,办事脚踏实地,她是我们的贴心人!”

“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忧,是我们社区工作者的目标。”一见面,刘华爽快地向记者说出了她对社区工作的认识,记者眼前的这位居委会主任一看就是个快人快语,雷厉风行的人。刘华说,刚来时,成功社区居委会管辖40余栋楼房、700余户,近3000人。由于小区是开放式商用住宅小区,小区内出租房屋、门面房经营户多、下岗失业人员多、流动人员多。正是这三多使矛盾纠纷相对突出。邻里之间、商户与住户之间、常有纠纷发生,娱乐场所、网吧时有打架斗殴,小区内时有丢车等事件的发生,使得居民意见很大,为此居委会与辖区民权派出所联系,针对辖区内的实际情况与有关部门多方协调,由居委会提供房屋,民权派出所提供资金,设立监控室。在辖区内的主要路口、娱乐场所、网吧等犯案率高的场所安装摄像头,组织辖区民警、社区干部、居民志愿者参加义务治安巡逻,有效地遏制了各种案件的发生,还小区居民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刘华说,社区工作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全是没完没了的琐事,但是居民利益无小事,她早已经习惯了每天都处在忙碌之中,每天都得走街串巷到居民家中了解情况。成功路22号楼旁搭建的简易棚里,住着一位83岁的孤寡老人,名叫王河滨,无儿无女,更无任何经济来源,平时生活靠政府每月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2011年8月的一天,王河滨老人身患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由于无钱医治,在家昏睡了两天未出门。在走访中刘华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同居委会的同志一起来到老人家,可是怎么都敲不开房门,在辖区民警同志的帮助下,他们进入屋内,发现老人躺在床上病情严重。他们立即将老人送到成功路社区门诊,由居委会出钱在门诊拿了药并为老人挂上吊瓶。一个星期后王河滨老人来到居委会,向居委会的所有同志表示感谢!他激动地说:“刘主任,我没有任何亲人,居委会就是我的家,你们待我比亲人还亲,王河滨老人还给居委会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为民解忧恩重如山”。

社区是居民群众共同的家园,刘华始终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像亲人一样帮助群众,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成功花园24号楼居民柳承志,34岁,患有严重的肝硬化。柳承志的母亲来到居委会找到刘华诉说了儿子的病情,她说:“柳承志现在还住在医院,自从他得了病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储蓄,儿媳也已和儿子离婚,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我爱人微薄的退休工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实在维持不下去了,想请主任帮忙申请一份低保维持生计。”刘华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了下来并劝慰这位母亲说;“你放心,你家的情况我会向领导反映的,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此后,刘华多次到办事处和民政所反映柳承志家的情况,经过申请、审核后,柳承志的生活最低保障批了下来。不仅如此,刘华还帮助他申请办理了大病医疗救助和城镇居民住房补贴。

采访结束时,刘华告诉记者,她在成功居委会一干就是近14年,虽然都是一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但是这就是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工作。她还是时时在思考怎样才能当好一个合格的居委会主任;怎样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怎样当好党和政府的纽带!这就是她,一位普普通通的社区主任,心里永远装着她得居民,她表示将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水平服务于民,脚踏实地,在基层用实际行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名区政协委员,她甘当居民群众的勤务兵,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她以公仆之心对待群众,成为居民的贴心人,使社区大家庭充满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