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白 瀛
10月18日在京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是继去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后,第三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部部长蔡武日前在京就《决定》中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接受了记者采访。
预计2016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记者:关于文化产业,《决定》有哪些重要论述?
蔡武:《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围绕这样一个任务,《决定》从四个方面做出了部署,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是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推动文化科技的创新,四是扩大文化消费。
记者:《决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处于一种什么态势?预计什么时候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蔡武: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速度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市场对文化产业应起“积极作用”而非“基础性作用”
记者:《决定》指出,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市场对于文化产业,为什么不是“基础性作用”,而是“积极作用”?
蔡武:在经济改革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讲文化产业发展时,提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要考虑到文化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双重属性,特别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市场在这个领域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和其他的经济领域不同,我们还要保证对市场的调控能力,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这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特殊要求,所以要强调市场的“积极作用”,而没有用经济改革中提到的“基础性作用”这一提法。
公共财政保证文化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
记者:围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个任务,《决定》从哪些方面做了部署?
蔡武:六个方面。一是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明确提出要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的报刊社和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的改革成果,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要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的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要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我们的院团转企改制从来不是为了给政府甩包袱,而是为了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建立现代的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保障国有文化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对市场的主导作用,提高国际竞争力,所以要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搞翻牌公司,不能搞假改革。不走出传统的体制,形不成合格的市场主体,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就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培育要素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
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要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快文化立法,提高文化建设的法制化水平,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
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我们要把《决定》这两句话变为政策和机制,这样我们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有财力的保障。要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的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运营文化事业的比重,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在全会上讨论时,文化投入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在会上发言时反复强调,对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统一思想是前提,增加投入是保证。
五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决定》提出,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创新对外文化宣传的方式和方法,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的建设,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
六是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这次全会上,除了强调要推动文化走出去外,还强调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绵延不断,历久弥新,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特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决定》提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还提出要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的引进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这是对外开放上的重大发展。
力促文化与旅游、通讯、会展、商贸、休闲等产业融合
记者:《决定》提出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重点领域发展。文化部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蔡武: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布局,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文化会展、艺术创意、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优势产业,引导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民族演艺、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会展节庆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文化产业的特色县、特色镇、特色街、特色村的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特色产业群的规划和建设,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水平。
要优化文化产业的投融资环境,促进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实施一批文化创新项目,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广一批高新技术的成果,要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通讯、会展、商贸、教育、培训、休闲等产业的融合,引导文化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培养文化消费的主体,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积极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项目,精心打造我们自己的文化品牌,加强营销网络和进出口平台建设,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