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妙婵

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它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怎样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呢?

第一,教师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

古人说:“学高为师”。为人师者,首要的是必须学高身正,在学术上有造诣,学问精深。再者语文的内容包罗万象,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是任何一门学科无法相比的。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由此老师的阅历、知识层面直接熏陶感染着学生。文本中的价值观念、文学自身的魅力、语言本身的美也会让学生感到趣味无穷。

第二,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责任心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身高为范”。一个拥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也必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作为教师不仅要“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全面提高”。因而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关注每个学生,不放弃、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动帮助他们分担、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难题,让孩子们在自我价值的肯定中激发学语文的兴趣,增强学语文的信心。

第三,打造高质量的课堂

课堂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好的语言文学素养、一定品味的审美情趣形成的过程,呆板、枯燥的课堂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法体现。所以教学设计一定要讲究艺术。首先课前导入要有吸引力,例如:讲《台阶》时设计如下导入:登上泰山的台阶,会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登故宫的台阶,上面龙的图案会让人感到皇家的威严,那么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台阶上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台阶》。这样的导入就马上吸引了学生。其次,精选好的文本切入点。《伟大的悲剧》讲述了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发现被挪威人捷足先登的痛苦及返回途中因寒冷饥饿而死的故事,文章很长,怎么办?要选好切入点:可从学生斯科特日记的五句话作为切入点逐一带出说话人的环境、心态、前后故事情节。《五柳先生传》文章中“不”字出现频率繁,从“不”字入手探究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爱好,再进一步分析其精神品质,这样顺理成章,效果也很好。第三,注意课堂学习的多样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他们学会设疑、质疑,学会探究、发现。“学则须疑”有了问题,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可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样的方法。

第四,因材施教,营造融洽的师生氛围

教育家孔子几千年前提出因材施教,告诉我们:不同的成长环境有个性差异,相同的环境下也有差异,要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让他们扬长避短,调动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边活动,融洽的氛围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能力的培养。语文课是文学课、审美课,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

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责任重大,也必须从自身做起,注重教学环节和教学设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内心的情感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到那时兴趣才会喷涌而出。

(作者单位:信阳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