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组织的统一安排,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处级干部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体检的结果令我这个一向自觉健康状况不错、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充满自信的人颇受触动:脂肪肝,血脂、血糖、尿酸等都有些偏高,另外再加上据说可能会影响排泄畅快感的某部位“肥大”。看到这样的结果,我有些惴惴然。

为何自我感觉不错的我,突然变得“不健康”起来?细细想来,自己的这个错觉可能与未能正确把握健康标准有关。

其一,以周围的人为参照物来衡量自身健康。在社会中生活的我们,每个人在其周围都能接触到一些男女老幼。这些人,由于其年龄、性别、职业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健康状况有别。尽管他(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身体是健康的;但以他(她)们的身体状况作为自身健康与否的参照物,这样做,还是有点不靠谱:一来,显得有些模糊、笼统、抽象和过于表象化;二来,他(她)们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各具自身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三来,他(她)们的身体状况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以,仅以周围人的身体状况作为自身健康与否的参照物,带有很大的不确切性,往往是靠不住的,自身的健康只能靠自己的身体说话。

其二,以自我感觉为“标准”来衡量自身健康。在身体素质不错、营养供应有保障和体力不过于透支的情况下,一般说来,人的身体健康不会出现大的毛病。在身体没有明显不适的情况下,人们就会感觉身体不错,相信自己是健康的。但这种感觉常有不可靠的时候:因为人们身体出现状况,一般都会有一个长期量变积累、以致发生质变的过程,即疾病往往有“潜伏期”。疾患处在量变过程的“潜伏期”时,往往症状不明显,自我感觉时常处于“没感觉”状态。这个阶段的疾病如能及早发现、及时对症治疗,治疗周期短、治疗成本低、治愈率高(往往还是最佳治疗期);反之,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付出都要大得多,有的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人是高级生物体,在医学科学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下,人的身体的各项健康指标均已数据化了。健康状况如何,只能靠体检的数据说话,不能想当然地凭感觉。

其三,发觉自己有病了才引起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人,纳入五谷杂粮,承受喜怒哀乐,经历春夏秋冬,偶染小恙,实属正常。正是因为偶尔患病系人所难免,所以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力求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无病预防,强化健康意识,增长自我保健知识,切实筑牢身体健康的安全防线,从而保障我们能以健康的体魄去工作、去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断不能等到自身有病了,才想到去做健康检查,再采取治疗措施。到那时,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治疗措施往往不易收到应有成效,后果严重。让身体接受制度化、规范化、定期化的监督检查,可以确保我们的健康,百利而无一害,而不能是在自己生病后,才想到去做健康检查,到那时,常常会被动。

总之,自身健康与否,以别人作参照物不科学,凭自我感觉靠不住,只能定期做规范的健康检查,做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健健康康,幸福生活。对待个人的身体健康理应如此,自身的廉政建设亦当作如是观。